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蝉脱壳(1 / 2)

西施也不想为难范蠡。

于是说道:“大人不必为难了,西施已然认命,只是离乡多年,想要回归故里而已,或者魂归故里也罢。这点大人应是能为西施争取到把?”

“你、你不信我吗?”

“非是不信大人,而是西施已然看透君王本质,大人看透否?”

范蠡再次消声。

片刻后范蠡说:“我明白了,我会请示大王,不、我必说服大王让你如愿。”

次日。

范蠡驾车再次来到别苑,带着西施离开别苑上了马车。

西施上车后见到里面的越王毫无意外,恭敬行礼后跪坐在一旁。

越王笑道:“你到是不意外?你知寡人会亲自来?”

“是,我知大王谨慎,定会如送郑旦一样,来送西施一程的,西施感恩。”

自从覆灭吴国之后,越王便日渐膨胀,总有种能控万物的豪迈感。

此刻,越王对于西施的识时务很满意:“你放心,你们对寡人有恩,去了之后寡人定会善待你等族人。”

西施很想嘲笑一番,但是还是忍住了。

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江面渡口。

越王站在马车旁侍卫们身后,看着范蠡带着西施上船,行至江心。

这里是西施要求的埋骨之地,此江一去连接众多溪流,其中一条便是苎萝村的若耶溪。

那里曾经是西施赖以生存的溪流,越王觉得她要求在此终了,也是存了魂归故里的打算。昨日范蠡奏报的时候,越王便欣然准许了。

江心之中小船上。

西施遥望岸上已然看不清面庞的越王等人,转身面对江面,说道:“大人,须知鸟尽弓藏之理,郑重!”

说完西施未在看一眼范蠡,纵身一跃,跳进了江水中,瞬间便被江水湮灭。

【李白:怎么回事?昨日不是已然重燃生机,今日怎得跳江自杀了啊?】

【李清照:稍安勿躁,且看后续。我觉得此事不会这么简单。】

岸上的越王一直看着小船回到岸边,看着沉默的范蠡一路走了过来。

就在越王转身要上马车之时,范蠡说道:“大王,臣,臣想告病还乡,望大王准许。”

越王讶异的看着他,问:“将军何故要归乡?”

忽想到刚刚沉江的西施,越王了然,“呵呵,将军勿要担心,你是寡人之重臣与她们不同,寡人这江山可是要与你等重臣共享的。”

“臣不敢,江山只是大王之江山。如今,大王霸权在握,越国已然重振雄风,臣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请大王念在臣多年尽忠的份上,让臣自行离去吧!”

越王脸色稍虞,半晌说:“少伯,你如今贵为相国、上将军,应是知足了吧?”

范蠡听罢跪地道:“大王误会,臣是真心想要归于故里,非是亦不敢眷恋高位。”

“哦?那寡人即刻免去你的职务,你不后悔?”

“不悔,谢大王!”

看着渐渐走远的背影,越王若有所思。

身后的侍卫见此小声问道:“大王,可要奴去解决?”

越王摆了摆手,说:“罢了,他既想孑然离去,我与他君臣一场,如他愿就是。再说,你等还不是他的对手,回吧。”

范蠡走后的次日,文仲收到了两封帛书,一个包裹。

一封帛书看字迹就知道是好友范蠡所留。

文仲打开范蠡所写帛书,上面就了了几个字。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子何不去?”

文仲见此苦笑,穷尽毕生心血扎根于此,还能去哪儿?

将此帛书搁置一旁,文仲打开包裹。本以为这是范蠡走时所留之物,没想到打开一看,竟然是他们灭吴计策往来密件,以及越王在吴国为质时的一二受辱事件。

虽然就寥寥几份密件,但是非当中之人不可知,文仲不解范蠡既然要走,为何留这些东西给自己?

包裹中也有一帛书,文仲打开一看才知这是西施所留。

帛书上言明:敬请大夫转越王,包裹中密件实为我多年存留的十之一分。请大王为我等入吴姊妹正名并厚待之,若再有郑旦之情形,剩下密件我即公布天下,让天下之人都看清越王之面目。

帛书下还有一行小字:十日为限,十日后,若我未看到传而告之的正名告示,密件即刻代替告示,传遍列国。西施敬上。

文仲大惊,忙喊道:“来呀!”

门外侍者火速赶来:“大人何事?”

“这个包裹也是范大人留给我的吗?”

“回大人,不是,这是今天一陌生人送来的,说是您同乡带给您的,言说您一看就明白。”

文仲心道好一个西施,能在大王和范蠡眼皮子底下逃脱,果然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