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玄幻魔法>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205、泡温泉论证(二更合一269w营养液...)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5、泡温泉论证(二更合一269w营养液...)(3 / 4)

明。"秦王子楚扫视了众卿大夫一眼,道:"众卿家里的粮食肯定多得吃不完,寡人希望你们不要占这点小便宜。"一众卿大夫忙称不敢。秦王子楚道:"若你们家人族人做此等事,寡人会在杀了他们之后,追究你们管教不力之责。"一众卿大夫忙保证自己一定会约束好家人族人。秦王子楚之后下诏,将秦王室土地上种杂粮换主粮的事交予正在咸阳学宫教导学生和著书立说的许明。农家人最重农人,许明又惯来老成持重,还曾经跟随朱襄多年,最适合做此事。他又点了一位秦国宗室,和上卿蒙骜一起监督秦国市场,以免富户胡乱掺和,将好事变作坏事。谁都知道,秦王子楚和长平君朱襄嘴上说的是富户,实际上是敲打秦国的贵族士人。蒙骜自从廉颇和李牧入秦之后,又有王翦崭露头角,便没有再带兵,安心写信督促儿子和孙儿上进。当蒙恬立下战功之后,蒙骜几乎把咸阳城每一个有交情的人的门都敲遍,以各种借口炫耀孙儿。蒙骜的挚友叫隗状,是一个很低调温和的人。在蒙骜炫耀过几次之后,这位低调温和的老实人隗状,居然拿着扫帚把蒙骜打了出来。看着隗状挥舞扫帚虎虎生威的模样,就知道隗状年轻时应当也是战场一把好手。现在蒙骜被重用,推举了自己的老实人朋友一同去监督百官。隗状不仅没有感谢蒙骜,还气得不行。他只想低调地当上卿当到寿终正寝,一点都不想和群臣作对。这友人不能要了!朱襄听到隗状的名字后,多看了隗状一眼。隗状,原本历史中无人知晓,后来挖出了文物,发现他是秦始皇时期丞相之一。秦国置相国(即相邦),相国之下有左右丞相。秦朝建立之后废相国之位,保留左右丞相。吕不韦曾任相国,李斯曾任丞相,其实秦王政到秦始皇时期,还有其他丞相。李斯任廷尉时,秦始皇的丞相就是隗状和王绾。他们二人同上书分封秦王子,与李斯政见相左。不过虽然他们与李斯意见不同,但秦始皇做出决定之后,这两人非常积极地支持秦始皇。隗状和王绾先提议神化秦始皇的功绩,并加强皇帝专|制集权;之后隗状主抓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就是他在执行;王绾巡视全国,进行郡县制的改革。所以虽然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货币等是李斯总结提出,但大部分事不是李斯所做,李斯只是提议者。两位老丞相才是实施者。待隗状去世之后,李斯才补上隗状的丞相之位;王绾死后,冯去疾当上了秦国丞相。李斯虽位列冯去疾之后,但政务以李斯为主,冯去疾只是类似于如今荀子的地位。然后,李斯把秦国治理得一塌糊涂,矛盾四起。朱襄看着隗状走了一会儿神,在心里吐槽原本历史中的李斯或许很有本事,但本事可能不在治理一个结束战乱的国家上。秦王子楚注意到了朱襄的视线,立刻夸赞了隗状。等换下了秦王的衣冠后,子楚好奇道:"你认识隗状?我都不怎么认识。"朱襄道:"听说过,是个在经济上有些见识的人。"子楚道:"既然你都夸奖他,那他肯定有些本事。"朱襄哭笑不得:"不一定。我也了解的不多。"隗状在史书中记载不多,甚至在《史记》中的名字都错了,还是后世挖出了文物,才知道他叫隗状,不叫隗林。所以他有几分本事,朱襄真不知道。但能在秦始皇时期当丞相,本事肯定还是比普通卿大夫大一些。子楚道:"我观察他一段时日,若他真有本事,等蔡泽再威胁我要辞去相位,我就派隗状去给蔡泽帮忙。"具体职位可以之后想,就是给相国帮忙。历代秦王压榨人都有一套。朱襄道:"我看你还不如把李牧直接提拔去当相国。反正秦国将军多得是,谁去南越都行。"李牧道:"朱襄,别逼我。"朱襄好奇道:"如果我逼你会如何?"李牧道:"我会将你在南越做过的事一五一十告知荀子。"朱襄:"......"子楚捧腹大笑:"告,赶紧告,寡人支持你!"朱襄咬牙切齿。他本想说李牧随意告,自己在南越又没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但他又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自己真的没有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不由犹豫了。"不管你们了,我去伺候荀子和廉公。夏同、李牧,你们二人的饭菜自己解决。"子楚和李牧对视一眼,跟上朱襄的脚步。朱襄能下厨的时候,他们自己解决饭菜是不可能的。荀子和廉公又不缺自己这双筷子,当然是一同去蹭饭。至于秦王跑到丞相和大将军那里去蹭饭。这时候还有什么秦王什么丞相大将军,只是长辈晚辈而已。荀子看见朱襄和子楚两个令他头疼的人一起走来,一旁的李牧满脸歉意,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荀子问道:"朱襄,你休息够了?"朱襄不明所以:"休息?啊,休息够了。"荀子道:"过来。"朱襄走过去。荀子问道:"你离开这些年,可有好好读书?我来考你。"他从袖子里拿出戒尺。朱襄:"......"等等,怎么突然考校起功课了!廉颇连忙把子楚和李牧拉到一边,给两人抓了两把炒南瓜子,兴致勃勃看着朱襄被考。朱襄从赢小政离开吴郡之后,因为事务繁忙,就没有好好读过书;去送别春申君这一路,更加无法读书。朱襄本来想靠自己的记忆和见识糊弄过去,但荀子是什么人?他总能抓住朱襄的错漏。荀子举起了戒尺,朱襄伸出手掌,那坦然到破罐子破摔的神色......李牧叹气:"政儿就是这样和朱襄完全学坏了。"子楚使劲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