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武侠修真>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第 79 章 天子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9 章 天子驾(2 / 4)

草蹭过小媳妇的皮儿;给人家办田地文书的时候趁机敲榨勒索;偷别人的豆子去还酒债……毫不留情地揭下了蒙在高祖脸上那层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神秘面纱。

回想起里面的内容,隐隐约约还记着一些词儿:“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海棠想笑,哎呀,爱新觉罗家这会人模人样,你祖宗的那点事儿这会在普通乡民看来,也就那么回事!

说不定在跪迎的百姓里面还有人在心里说:这不就是那谁的孙子吗?你祖宗给人当过上门女婿呐,你玛法娶了姑姑不算还又娶了两个侄女儿,你老子还是那侄女生的,你们家那亲戚怎么论的?

海棠想着忍不住低头,因为她脸上的笑实在是绷不住!

九阿哥一直留意胖丫头,立即问:“九妹,你笑什么?”

海棠立即眉眼弯弯的说:“棠棠在想等会吃什么,哎呀,一想到吃的,棠棠就

() 忍不住要流口水。”

九阿哥翻个白眼:饿死鬼啊你!

康熙伸手撸了一下海棠的小秃瓢:“嗯,这会也该用膳了,今儿用了膳早点休息,明日一早进城,都别误了事儿。”

第二日一早,大家早早的吃了饭,海棠以为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进城,谁知道一直等到了日上三竿整个队伍才行动。

整个队伍庄严肃穆,皇帝的仪仗称“卤簿”,其本意是记录帝王出行时护卫、随员、仪仗、服饰等的册籍,后来代指仪仗本身。

汉唐宋明,天子卤簿有三种,按照规格依次是大驾、法驾、小驾。其中最隆重的是大驾。到了清朝天子卤簿起初也有三种,名字的叫法不太一样。顺治皇帝规定大驾卤簿用于朝祭,行驾仪仗用于行幸皇城之内,行幸仪仗用于巡行四方。

康熙这次是祭祀祖宗,用的就是大驾卤簿。

这个大驾卤簿有对旗、对锣、对牌、对伞、对扇、金瓜、月斧、朝天镫这些仪器。马五对,纛二十杆,旗二十执,枪十杆,撒袋五对,大刀十口,曲柄黄伞四,直柄黄伞八,红伞二,蓝伞二,白伞二,绣龙黄扇六,金黄素扇四,绣龙红扇六,彩凤红扇四,吾杖二对,豹尾枪四根,卧瓜二对,立瓜二对。

帝王所乘坐的车称为辂车,用六匹马来拉,这就是天子驾六的由来。但是辂车没有马来,需要移动的时候,要有二十八人来抬才能抬动,整个大驾卤簿是一千八百人的规模。

前面需要官员做导引,车子需要官员亲自驾。

除此之外,这庞大的仪仗里面,有一部分是要吹奏乐器的,奏的都是雅乐,缓缓而庄重。

除了皇帝的大驾卤簿,太皇太后也有属于她的仪仗,加上随行的车辆,侍卫,宫人。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光是整个队伍进城都用了大半天的时间。

当康熙的“辂车”入城的时候,整个盛京的百姓在官吏的带领下三呼万岁,一片片的百姓跪倒在地,车子过去百姓们站起来,踮起脚尖看着难得一见的热闹。

车子到了盛京的街上,这次流程的重头戏来了,一个老农带着一口袋庄稼拦路。

康熙亲自下车扶起了老农,一番作秀之后,这老农被重重的赏赐,这一袋子的庄稼被当做“民心归附”也被带到了辂车上。

与庞大的仪仗相比,盛京的宫殿小的可怜,皇太极称帝的时候,模仿明朝的礼仪,他的大驾卤簿也才三百七十多人,宫殿的规模和占地面积也远远比不得京城中的紫禁城。

好在盛京的王府比较多,京城来的人都能安排的下。别人可以住在王府,但是皇子皇女是一定要在盛京的皇宫里住着的。

傍晚时候,太皇太后带着巴林公主和康熙以及一群皇子皇女这一干血脉亲人在盛京的宫里到处看。

这里的一砖一瓦对于她来说都充满了回忆,她来这里,是因为她的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后连生了三个女儿,科尔沁就送她来皇太极的后院。

当时在皇太极的后院竞争极为惨烈。

太皇太后说:“那个时候,

钮祜禄元妃还在,

乌拉那拉继妃也在府邸,姑姑一个人在这里勉强支撑。”

皇太极的原配姓钮祜禄氏,是如今宫中钮钴禄贵妃的姑祖母,她嫁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因为“轻慢无礼”被休,她的儿子也很快夭折,这位元妃不足二十就去世了。

这位元妃被休之后,乌拉那拉氏成了大福晋,被称为继福晋,生下了后来的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次子,以及皇太子的长女。但是因为娘家失势被休,后来下落不明。

乌拉那拉继福晋倒台后,大福晋的位置落到了哲哲身上。哲哲看到前面两任的下场,日夜恭敬勤勉,不敢过问外面的事情,唯恐步了前两任的后尘。加上科尔沁明显是一大助力,可是科尔沁也有自己的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