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女生耽美>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661章 播州杨氏!原来是条深海巨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1章 播州杨氏!原来是条深海巨鳄!(1 / 2)

乾清宫外。

七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等朝堂公卿,正在等候皇帝召见。

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元吉则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述说着各自的苦闷。

二人都是能力卓著且品行端吼的治世能臣,因此朝野上下赞誉颇多,敬称为“蹇夏”。

不过这二位治世能臣现在也有不少麻烦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王朝步子迈得太快了。

辽东大开发计划还算好的,至少等那些蛮夷把脑浆子打出来之前,朝廷还不用支出些什么。

可西南改土归流与交趾大开发计划,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廷不但要补贴钱粮,还要补贴人才,甚至还要迁徙百姓。

光是这三件事情,就让整个朝廷忙得不可开交。

蹇义主持吏部大局,夏元吉执掌户部大权,二人近期都没怎么闲聊过。

实在是太忙了啊!

“宜之,吏部应该还算好的吧?”

“好?”蹇义眼睛里面布满了血丝,“哪里好了?”

“张辅和沐晟这两个臭丘八,一直在问我吏部要人!”

“甚至还放出了狠话,要是吏部再不派人过去,他们就再回京一趟,堵着我吏部官署!”

听到这话,夏元吉摇头失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以这些武夫丘八的脾气秉性,他们还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那你给他们人不就行了吗?”

“说得轻巧,我上哪儿找人才去?”

蹇义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悲愤。

“别人不知道吏部的难处,你还不知道吗?”

“科举一停就是七八年,这期间咱们那位太子爷还多次流放发配官员!”

“一流放发配还不是个人,而是整整一族,搞得那些士族学阀都快要断层了!”

“宜之啊!”夏元吉捋了捋胡须,“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难是难了点,可太子爷这么做,自然有着他的考量。”

“士族学阀勾结地方官员,掌控科举大考,要是再不出手惩治,寒门学子恐怕再无出头之日啊!”

“道理我都懂!”蹇义苦涩一笑,“可是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吧?”

“仅靠荐举还有国子监,根本就补不上官员的缺口,幸亏朝廷恢复了科举,不然老夫真想辞职归乡了。”

听着蹇义的埋怨,夏元吉呵呵一笑,心中舒爽无比。

曾几何时,他户部的情况比如今吏部还要苦上千倍万倍,,不也是照样熬过来了吗?

不容易啊!

得亏太子爷良心发现啊!

很快小鼻涕走了出来,恭敬地将大佬们迎了进去。

群臣鱼贯而入,这才惊讶地发现,太子朱高煦正坐在一旁。

显然这次御前会议,又会出什么大事。

朱高煦当了这么久的太子爷,群臣也算是发现了一个规律。

这位太子爷要么不出手,平常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见到朱高煦,蹇义脸色就变了,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这位太子爷,不会又要搞什么幺蛾子吧?

科举大考可是已经开始了。

群臣行礼之后,朱棣就挥了挥手,示意群臣各自落座。

而后朱棣看向了朱高煦,给了他一个眼神。

毕竟贵为大明皇帝,朱棣现在很多时间都不想亲力亲为,只是用皇帝的身份,给朱高煦这个太子爷压一下场子。

“诸位,几个月过去了,新政推行得如何?”

朱高煦脸色一正,神情肃穆地开始发问。

七部尚书依次开口,大体交代了一下各项新政的推行进度。

吏部首要大事,就是配合朝廷的改土归流大计与交趾大开发,说白了就是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过去。

虽然蹇义嘴里一直诉苦叫着没人,但他毕竟是治世能臣蹇义啊,总归是有办法的,所以进度倒是没有怎么落下。

户部新政比较繁多。

其一是配合南京户部尚书周忱,在南直隶推行一条鞭法,虽然过程有些波折,遇到了不少负隅顽抗的顽固分子,但是朝廷处理起来毫不手软,所以一条鞭法推行得颇为顺利。

其二则是神种土豆甘薯等物的培植与栽种。

“经过太子殿下的提点,土豆和甘薯都已经培植成功,且北直隶已经推广了下去。”

“唯一的问题在于,蔬菜大棚成本不低,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没错,因为耽误了农时,所以朱高煦为了培植土豆甘薯等作物,专门让户部打造了一个个蔬菜大棚。

“这不是问题。”朱高煦笑了笑,“蔬菜大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