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游戏竞技>盗人有道> 第27章 天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天堂(1 / 3)

阿难,像这样的善男子,处于大菩提之中,完善地获得通达之心,觉悟通达如来,究尽了佛的境界,这叫做欢喜地。一切相异的圆入相同之中,一切相同的也全都除灭尽净,这叫做离垢地。清净之至极而生出澄明,这叫发光地。澄明之至极而令觉见圆满,这叫做焰慧地。一切相同的与相异的都不能生出,这叫做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这叫做现前地。周遍一切真如境地,这叫做远行地。唯一无上真如心,就叫做不动地。真如之心发用无碍,这叫做善慧地。

阿难,这些众菩萨们,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将此地叫做修习位。如来慈悲如妙云一般,荫护著涅槃海,叫做法云地。如来圣法逆转了无明流转,这些菩萨则法而行,觉慧之中进入圣道,叫做等觉菩萨。

阿难,从干慧心到等觉,这个觉慧就获致金刚心。从最初的干慧地,不断重复种种十地、十心境界,才能真正究尽妙明觉慧,成就无上觉道。这种种的境地,都是以金刚心所观见到的如幻如影的十种境地来作比喻的。在奢摩他中修行,用这种种如来的观见,引导著清净修证,从而能够渐次地深入。

阿难,这些都是因为三种增进,才能完善地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这样的观见,叫做正观,若是作别的观见,就叫做邪观。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从座上起身,对佛行了大礼然后对佛说:用什么样的名来称呼这部经?我和众生们该如何去奉持它?

如来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这部经名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也叫做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叫做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又可名叫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又可名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们应当好好奉持。

如来说完这些话,当时阿难以及诸大众得了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并且听闻了这部经的根本义及其名目,顿时悟入禅那,修持进入圣位,以及无上增进的妙理,心中的思虑全然拔出,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立即从座上起身,对佛深行大礼,合掌恭敬地对佛说:大威大德的世尊,慈悲的声音没有遮拦,善于解开众生大大小小的困惑,使我们今天身心得大快乐,得大利益。世尊,如果这妙明真净妙心本就是周遍圆融的,这样乃至于大地、草木,一切大大小小的动物,以及一切有灵性事物,原本就具有如来真性,本来即是成佛的真体。佛体是真实的,为何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这六道呢?世尊,这六道是自己本来就有呢?还是众生妄惑积习而生出来的?世尊,比如说,宝莲香比丘尼,在持菩萨戒时,私下暗自有淫欲行为,还妄说行淫不是杀生,不是偷盗,不会有业报的。她这话才说完,就先从她的阴部生出大猛火,然后那猛火一节一节地将她烧毁,最后她堕入了无间地狱。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这两个人,琉璃大王是做了诛杀瞿昙族姓的事,善星比丘则是妄说一切法空。结果他们陷入了阿鼻地狱。这些地狱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自然而然依自己造的业报而各自具有的?唯愿佛垂大慈悲,发明开启众生的昏昧,让一切持戒的众生们听闻根本要义,欢喜顶戴领受,保持谨慎,纯洁而不犯戒。

佛对阿难说道:痛快!这问题问得真痛快,能使众生不入邪见。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阿难,一切众生本来确实是真正清净的,因为他们有了妄见,有由于妄见而带来的积习,因此有内分和外分这种分别心。阿难,所谓内分就是众生自己内部的分别心,由于各种爱欲薰染,而生发出妄乱的情,这些情积集而不能休止,就能够生出爱水。因此当众生心中忆念起美味可口的东西,口中就分泌出口水,心中忆念起以前的亲人、朋友时,或是恨或是爱,眼中便充溢著泪水。心中贪求财宝,….,这时全身都发出一种光亮,心中执著在男欢女爱上,….。阿难,这种种的爱,虽然是有所差别的,但流转轮回于六道之中的根结是相同的。润湿的东西不能上升自然就往下坠,这叫做内分。阿难,外分就是众生外部的分别心,由于各种渴望,生发出种种虚妄的想,种种乱想积集而不能休止,就会产生好胜之气。因此众生心中持守禁忌戒律的,全身都清爽轻松。心中持诵咒印的,顾盼之间显出雄毅之气。心中想著生活在天上,各种梦想便纷纷飞扬。心中存念佛国,那些神圣的境象就暗中浮现于心。从事善知识的,对自己的肉身性命便看得较轻。阿难,这种种的想虽然有差别,但飘渺轻举的飞升之状是相同的。飞升运动而不沉坠沦落,自然就是超越,这叫做外分。

阿难,世间一切生和死是相续不断的,生跟从积习而来,死跟从变化流去,到生命终结的时候,在还没有完全舍去对暖的触受时,一生积习的善和恶全部顿时显现。死逆生顺,这一种积习相互交涉,纯粹的思想就飞升了,而且必是生往天上,如果飞驰的心中兼有福慧,并伴著清净的愿望,自然的心便会洞开,现出十方世界的佛和一切净土,随其愿望而往生其间。情少想多的,飞升不远,即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等,遨游于四天,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