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法兰西1794> 第558章 来自1100公里外的战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8章 来自1100公里外的战报(1 / 3)

事实上,“洛基火箭弹”最初的形状,基本就是康格里夫在1805年制造出的火箭弹模样,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

等到1796年12月,最终改进成型后的“洛基火箭弹”,其弹体依然是薄铁皮卷成的圆柱,头部为圆锥形整流罩。

但这1次,法军军械所取消了火箭弹后面有1根4米多(16英尺)的导向杆,而是改为简单的3角尾翼,从而促使火箭弹保持旋转以增加飞行的稳定性。

数次改进后的“洛基火箭弹”,其有效射程可达4千米,配属有专门的2填装或4填装的发射支架。

制定“野蛮人2号方案”的时候,在特遣队指挥官弗恩的支持下,特斯特中校就为火箭弹的发射确定了两个原则:

其1,由于精度低,只能实施打面、不打点。事实上,这也是后世所有现代火箭炮的通病;

其2,因为火箭弹的运行轨迹的诡异,必须密切观测风向,但凡风向稍有变化,就可能窜回去伤到自己人。

……

上午11点许,随着副指挥官特斯特的1声令下,哥本哈根码头与3皇冠堡垒的90个发射支架上的360枚火箭弹,在短短20秒内点火,全部发射上空。

而在海面上持续1个多小时的战斗中,纳尔逊突击舰队与丹麦要塞内火炮互射的炮弹数量,也不过是380发对400发。

从理论上来说,作为防御的丹麦1方拥有活动炮台,码头上的临时要塞,以及坚固的3皇冠堡垒,其火炮的数量应该能够极大破坏相距移动炮台不足500米的,拥有12艘主力战舰的纳尔逊突击舰队这样的固定目标。

然而在事实上,英军的火力还是大大超过了丹军的火力。

那是因为丹麦的许多官兵都是自愿参战的水手,尽管爱国热情很高,但没有经验,他们操纵火炮的效率,根本不能与职业化的英军老兵相比。

这些英国水兵1个个光着上身,不畏艰苦,任凭汗珠从耳际直往下流,在隆隆的炮甲板上奔跑,富有作战经验。

在英国突击舰队距离哥本哈根码头大约为500到1200米左右,距离火箭弹基地2000米的时候,也就是上午11点1刻,很多市民与水手都留意到天空中,忽然出现了1个个椭圆柱形状的怪异炮弹,它们拖拽红色尾焰,扑向了英国舰船。

很快,就在无数丹麦人的欢呼声中,1直保持着突进状态的里欧上校和他的“悍妇”号战舰,最先受到打击。

大约有10枚火箭弹直接命中了这个倒霉蛋,军舰上的20多名水兵当场被击毙,更多的人在火焰中做徒劳挣扎。很多水兵也顾不了军官的命令,怪叫着,跳进海中来试图扑灭身上的火焰。

陷入癫狂状况的里欧上校拔出军刀,对着漫天扑来的火箭弹挥舞起来,他大声嚷嚷道:“来呀,伙计们,咱们死在1起吧!”

几秒钟之后,“悍妇”号的下甲板内部的火药库,被燃烧的火箭弹弹片击中,继而发生了殉爆。

1瞬间,整个军舰在火光与烟雾中被炸成了两段。这位以勇猛而著称的里欧上校,连同1百多名惊慌失措下来不及逃走的水手,1同葬身于火海中,最终沉入了海底。

接着,那些被困于中地岛浅滩1带的“阿伽门农号”、“女战神号”、“拉塞尔号”、“贝洛娜号”和“罗素号”等5艘战列舰也前后遭遇到灭顶之灾。

这些舰船至少落下了3枚火箭弹,虽然没有直接引发弹药库的殉爆,但苦味酸弹片点燃了桅杆上的风帆,甲板,以及船舱。

水兵们奋力打来海水但却无法扑灭火焰,火势反而越烧越旺,所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舰最终变成火团,沉入海底。

同样的厄运也发生在帕克上将亲自指挥的重型战列舰编队,其中的“圣乔治号”、“拉米雷斯号”与“防御号”不幸中弹。

……

15天后,身在意大利半岛威尼斯共和国的法兰西第1执政官,最终拿到了特遣队两位指挥官,弗恩与特斯特联合撰写的有关哥本哈根之战的详细汇报。

此役,法丹联军大获全胜,总共摧毁英国远征军53艘舰船中的36艘舰船,包括战列舰15艘,巡航舰与其他辅助炮艇21艘。

此外,英国1方死伤与被俘的军官和水兵超过了9千人,而法丹联军的死伤数量却不到800人。

剩下的17艘英国舰船在退回厄勒海峡的时候,遭遇到克伦恩堡发射的火箭弹袭击。但因为风向的原因,百余枚火箭弹仅仅是点燃了两艘巡逻舰的桅帆,由于水兵及时砍断桅杆,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这1次,旗舰“伦敦号”甚至还成功从海面上,打捞出1个没能爆炸的法国火箭弹,准备将它带回英国本土,做详细研究。

不过幸运的是,克伦恩堡发射的所有火箭弹并没有填装苦味酸,那是在昨晚配弹过程中,苦味酸被意外引爆,另外还损失了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