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三国:超级马屁系统> 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临大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临大敌(1 / 2)

因此这个时候官道已经修通到了渤海,方飞和徐晃一行用了七天时间,走完了这一程。

这个速度比较慢,是因为要照顾随行的大炮和学生。这两样物事,都不是能够快得起来的。

徐晃辞别了方飞,回到了学生们中间。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复联的成员,徐晃有着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

学生们被安置在军营的北侧,这时候领了帐篷,正在阳渠的西岸扎营。

这些发给学生们的帐篷,是从部分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的王田区回收上来的,所以卖相都不怎么好。

在学生的安置处更北面,就是方飞花三个多月时间建设的新渤海。

“徐老师,你待会儿跟我们住在一个帐篷里吧。”庞文和另外一名教师热情的对徐晃招呼道。

“好。”徐晃点了点头道。

他和两名教师一起把破破烂烂的帐篷搭好,见太阳还挂在西边,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便对两位老师说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将军新建的渤海?”

“走吧,我们一起看看去。”庞文答应了。

“你们去吧,我先整理一下我带来的东西。”另一名老师拒绝道。

于是徐晃便和庞文两人沿着阳渠向北面行去。

只见靠近阳渠的河岸边,有一座草草设立的木制码头,这时候正有二十多名纤夫,光着身子、弓着腰拉着一艘木船抵达。

等船上的船夫把木船固定好以后,纤夫们放下纤绳,疲惫的就地坐下歇息。

早已等着码头边的一群民夫,推着加装了木板的独轮车,开始把船上的沙子往车上装,然后向着正在建设的渤海工地推过去。

另一方面,渭水毕竟不如这边,所能连通的的地方除了三辅便不多了。”徐晃道。

实际上,渭水连通着河水的漕运,也是一条很重要的运输通道。这条通道,在历史上的很多时间,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进入崤山峡谷之后,渭水与河水的很多地段都是水流湍急,并不太利于航运。

再加上现在朝廷控制的沿河地段,除了渭水沿岸的关中地区,就只有河东和弘农之间的短短一段。

又因为备战,并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往朝廷输送。所以目前渭水与河水之间的漕运,差不多是处于半荒废的状态。

“我们也不必操心,这些事情自有将军与朝中诸公考虑。”庞文道。

两人继续往前,就见到距离码头不远的河岸边,已经建好了一大片房屋。

这些房屋修建的算不上好,可以看得出来其使用的材料都是些旧砖石,其中有许多还是使用的黄泥粘合垒砌,看起来有些粗糙。

这些房屋排列在一起,说不上特别整齐,徐晃却能从中间感觉到有一种严谨的秩序。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直觉告诉他这一定非常合理。

“这里也有长安一样的化粪池啊。”庞文指着一条挖开的沟槽和大坑说道。

在这个沟渠和坑里使用了水泥,以防止渗漏。

“看起来比长安修建的更完整,这种暗渠,一般只会用在宫室、殿堂之中,或者是极为富庶的豪族宅院。”徐晃道。

他不清楚的是,虽然方飞设计了联通的下水系统,但因为现在还没有便利的自来水体系。

不方便冲水排污,所以不管是长安城,还是这座新渤海,化粪池的密度都是相当高的,以便避免淤塞。

而在这片已经建好的房屋东面,就是原本渤海的旧址。

这个时候,靠着这个方向的废墟已经拆拆掉了一大片,进行了平整。这不光是为了取出可用的建材,同时也将是新渤海的建筑用地。

“昔日繁华故都,如今只剩了一地凄凉。”徐晃眺望着还残存的大半个渤海,长叹道。

“元直不必忧心,将军一定会在这里建起一座更好的城池。”庞文安慰道。

“嗯,我相信将军一定能做到的。”徐晃道。

自从方飞到了渤海以后,袁尚就如临大敌。

虽然荀彧给他带回了方飞还无意与他为敌的消息,但袁尚还是不能放下心来。

他匆匆忙忙的从徐州赶回了许县亲自坐镇,原计划将对刘扬发起的攻势,也无限期的拖延了下来。

尤其是六月刚收完麦的时候,袁尚担心方飞会过来抢夺粮食,不仅命典农中郎将任峻严加防备。

还派了夏侯渊、乐进和关羽,各率一部兵马,共计一万多人,分别前往长社、阳翟和阳城防守。

如今袁尚占据了整个兖州、一大半豫州,再加上半个徐州,收编了青州、豫州黄巾军以及其他各路降兵。

招抚流亡,手中的兵力,即使淘汰老弱进行整编以后,也达到了十三万之众。

要不是这些州郡都饱受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无力支撑一支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