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三国:超级马屁系统> 第二百零八章 永固营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八章 永固营盘(1 / 2)

而这次石炭坝,或者说南苑示范新村举行的春社,则使用了古老的占卜方式,得出了今天这个距离立春一个多月后的日子。

自从汉朝廷迁到长安以来,只有官方举行了两次立春祭祀。

而广大百姓长期处于赤贫之中,宗族豪强们也朝不保夕,除了越发残酷地盘剥依附自身的农民,全部心思都放在扩张宗族部曲、加强坞堡修筑上去了,哪还有心思搞什么春社。

所以南苑示范新村的这次春社,可以说是长安周边这七八年来,第一次盛大开展的民间活动。

这也说明了南苑示范新村走出了艰苦的创业期,群众开始有了积蓄;同时他们对以后安定美好的生活。

也具有了一定的信心,才会“浪费”一些食物、金钱,以及时间,来搞一次庆祝、祈福的活动。

方飞虽然推出了《公祭令》,要拿回民间的祭祀权,但演变至今的春社,从本质上和一家一姓的香火祭祀完全不同。

而且方飞十分乐于见到所有民众都能参与的这种祭祀活动,还寄希望于这能取代一家一姓的血脉祭祀。

他《公祭令》中的里祭、县祭、郡祭,其目的和方式,和春社是十分类似的,只是少了些娱乐性,多了些庄重,相对更为严肃。

所以这种时隔多年,群众才再次自发举行的活动,有着各种方面的意义,方飞自然会大力支持,以至于百忙之中,也要抽时间前来参观。

同时他也可以借此查看现实情况,作为此后“公祭”活动的参考。

方飞的车队经过大汉综合学校时,沙宁带着几位老师也加入了队伍。

“将军,这是这个月的‘复联读书会摘要’,请你过目指正。”沙宁趁机向方飞递上了一叠用油墨印刷的文件。

在相对比较公开、正式的场合,比如有很多老师都在的办公室、会议之类时候,沙宁会称呼方飞的官职;但在马车这种比较私人的地方,他就会称呼方飞为“将军”。

“《宁缺毋滥,复联不可过快扩张》、《监察使是最适合复联成员的职位》、《王田令细节考据》……”

“我想去从军。”

“从军?你去从军,不是有点浪费吗……”方飞试图劝阻道。

现在朝廷在军事方面虽然还说不上对割据势力碾压,但也还没到需要所有人才都去从军的地步。

尤其是沙宁这种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人,似乎行政岗位更适合他。

沙宁已经十八岁了,如果他说想要从政,那方飞甚至会考虑给他安排一个可以得到锻炼的官职;可他却想去从军,方飞就有点不愿意了。

“我大汉人才济济,此前很多人不过是没有得到将军的点拨而已,不差我这一个;但我想趁着还年轻,去做点男儿该做之事。”

沙宁没有多说,只是强调了这是自己个人的想法,没什么利弊方面的考虑。

“……那好吧。不过你还得先干着,直到我找到一个能代替你做校长的人。”方飞思考了一会儿,答应了。

沙宁自幼失父,主见极强,也不喜欢过多地袒露自己心声。

比如他十二岁时就曾独自穿越数百里,为方飞送信,至今也未提过途中的艰难困苦以邀功。

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一件事,那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飞不想用自己的权威去进行压制,也没有必要。

“谢谢将军。”沙宁表示了谢意,就想要退下去。

“稍等一下。你这个《复联读书会摘要》很有意思,我想让你以此作为基础,办一份报纸。”方飞微笑道。

“报纸?”

昆明池畔,苑门屯军故地。

最多的时候,周仓曾经率领了一万多官兵在此屯驻。因此这处营地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方飞带着两百多人创业之时。

当然,周仓也不可能为了这次屯驻,修建可以容纳数万人的永固营盘。

一是大军到了地方立刻就要入住,缺乏充足的时间来搞建设;二来也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因为军队总是在四处转战,能停留在某处的时间都不会很长。

因此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居住在帐篷里面的。

周仓利用军队自身人力建设的一些房屋,也主要是用作仓储、办公、教学的功能性建筑。

现在的苑门屯军故营,固定的建筑和设施,大约能容纳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屯驻。

这些房屋,包括在昆明池周边开垦的数千亩田地,从产权上已经转移到了义勇军名下。

而当初看守军祠的小吏,随后成为了“伤残退伍军人福利基金会”的负责人,再之后方飞又扩大了“军基会”的规模,为这个组织增加了一些掾吏。

所以在周仓率大军离开后,这处营盘就由留下的“军基会”负责管理。同时他们还需要雇佣村民,耕种耕属于义勇军的那些田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