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三国:超级马屁系统> 第二百四十九章 调来锦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九章 调来锦州(1 / 2)

“文将军此心可嘉。不过锦州终究是大汉的治下,如今刘军候将军与方飞将军和谈成功,避免了锦州彻底陷入战乱,岂不正是最好的保境安民?

文聘说:“刘锦州对我有恩,我会给他效力”

“你说保境安民?现在锦州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倒是大汉的其他地方,更需要人去‘保境安民’。”方飞道。

“这……方飞将军此话让我深省,是我想差了。”文聘露出了惭愧之色,说道。

“‘知遇之恩’我也可以给你,但实际上你不需要感激任何个人。我和刘扬的权力,都来自于朝廷,来自于这个国家,你这就去张辽麾下担任一校尉吧。”

“虽说这个职位,看起来比你以前的中郎将官职低了,但你却可以统领更多的兵马,而且待遇也只会更好。如果你想要建功立业,那么义勇军肯定也不会让你失望的。”方飞道。

“愿从方飞将军所命。”文聘拱手答允道。

【叮,检测到文聘忠心值为10000,可吸收为升级丹。】

至于以黄祖、蔡瑁为主的两部水军,共计有八千人。方飞打算将其中的大部分,交由贾诩统领,成立一支正式的“水师”。

贾诩如今暂时还没得到襄阳的消息,仍在按着他自己的思路,巩固锦州的武陵、潭州等江南四郡,以便随时可以配合方飞拿下整个锦州。

方飞任命蔡瑁为长水校尉,率一千水军部曲,挑选一百名精干船匠,并拨付给他两千民夫,携带十艘二百斛以下的小船,准备北上,以便进入河水(黄河),配合张辽的东部战略。

除了楼船和艨艟,黄祖在襄阳也建造了一些小船,如冒突、走舸、游船之类,用于辅助主力战舰艨艟进行战斗。

这些船虽然在这里不算什么,但对于严重缺乏水上力量的河洛一带,却能起到充分的作用。

从汉水进入河水,如今也是有水路可通行的。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和军队后勤问题,开凿邗沟,连通了江水(长江)与淮水(淮河,如今还是一条与长江并行,直通东海的外流河)。

战国时期,魏惠帝又开掘了著名的“鸿沟”,从此河水(黄河)、淮水、江水得以连通。

因为当时中原地带雨量充沛,湖泊众多,此后历朝历代在中原地区开掘了许多水道,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灌溉、水运体系。

直到后世,随着黄河的经常泛滥,以及降水线南移,中原的许多沟渠、湖泊才慢慢消失。

从西汉末年到王莽时期,因为黄河水灾,河水改道泛滥,为害六十余年。包括鸿沟在内的大量水道,被黄河漫灌带来的泥沙淤积,中原地区的水运交通也陷入了瘫痪。

不过到了东汉初年,随着政局稳定,国力得以恢复,在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受命疏浚黄河与中原的部分运河,因此又疏通了汴渠,让黄河与淮河之间恢复了通航。

这个汴渠,就是后世的通济河,也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基础和首期工程。

只是限于国力,加上自然条件的变迁,西汉也无法再恢复当初众多的运河、沟渠。

因此鸿沟和它的大部分支流,至此也大半废弃干涸,逐渐消散在了历史中,中原地区再也没有曾经密集的水网了。

此时想从襄阳经水道进入河水,是可以绕道江水、淮水,然后通过汴渠北上的。

只不过这条路太过漫长,所以方飞并没有打算走水路。

二百斛的小船,可以沿着淯水直抵南阳,然后以人车之力,将其运输到颖川的昆阳,又可以经水路抵达颖川,然后再运送到伊水,便随时可以向河水航行了。

这一路大约有三百多里的旱道,两百斛的船只运送不易。不过因为南阳与颖川之间,一直到渤海,沿途地势都比较平坦,有两千民夫,还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

比起走水路绕行,这样能节省许多时间。

同时蔡瑁到了渤海之后,需要前往平津,设立船屯,一面将自己的水军屯驻在那里,一面重新建造更大的船只,比如艨艟、斗舰等主力战舰。

虽说河水如今越来越不利于通航,袁绍和方晋在河水上,也几乎没有任何水军,只有一些用于运输的船队,但它始终还是一条大河。

朝廷方可以利用较为优势的水军,打击袁绍和方晋(主要是袁绍)的后勤船只,甚至截断河水南北的通行,具有不可小觑的战略意义。

襄阳剩下的水军,则暂时由黄祖统领。

张辽已经开始在忙着整编、操练自己急速扩充的军队了。方飞给了他一个月时间,之后张辽将率军前往虎牢关。

还要收编伍习、李沽等部,以及由方飞提前进行了“义勇军式操练”的民兵,以迎战即将到来的曹、袁联军。

到时候,张辽的第一军将达到接近三万人的规模。

至于说关于袁绍和方晋的消息是哪里来的,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