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幽冥尸棺> 第23章 初入师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初入师门(1 / 2)

在那群人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姓刘的师叔和一位双目失明的长者。 我那时还未踏足西藏,仅从电视上瞥见过藏族人的风貌,而刘师叔的外貌几乎与电视中的藏族人一模一样:高挺的鼻梁、略带红润的黝黑面颊,还有身着的宽大袍子。

当庄师兄向刘师叔行礼时,刘师叔首先点了点头,随后转向我:“你怎么不礼貌地问候一下?”

他的话语虽带着玩笑的意味,但声音却坚硬无比,仿佛铁锤敲击在坚硬的钢铁上,那双即便是笑着的眼睛也透露出一种不容忽视的严肃。

我当时被吓得不知所措,羞怯地躲在庄师兄背后,心里七上八下。

就在这时,旁边的盲眼老者轻推了刘师叔一下,笑着对我说:“别理他,你们守正一脉 向来都是不拘小节的。 ”随后,他转向庄师兄:“有学,你带他先去北屋吧。 ”

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眼睛始终闭着,这才明白他是盲人。

庄师兄向老者行了一礼,随即带我向一个较为昏暗的房间走去。

进屋关门,点亮灯光后,庄师兄才松了口气,半是抱怨半是羡慕地对我说:“唉,有时候真羡慕你们守正一脉的,没有那么多繁琐礼节。 我们每次见到师叔们,都得逐一行礼。 ”

我找了把椅子坐下,出于好奇,又问庄师兄:“我总听柴爷爷说‘守正、守正’的,但每次问他,他都不愿意多说。 这个守正一脉,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呢?”

庄师兄认真地坐下对面,严肃地提醒我:“刚才也说了,柴掌门现在是你师父,所以以后不能再叫他柴爷爷了。 你们守正一脉虽然规矩不多,但尊师重道是基本的礼仪。 ”

我们正聊着,门突然被推开,一个我曾经见过的面孔出现了。 他之前出现在筒子楼和老李太太家,给人一种领导般的印象。

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他怎么也来了?

庄师兄向我介绍:“他是冯有义,跟我一样,也是你的大师兄。 我负责屯蒙一脉,而他是豫咸一脉的负责人。 从今天开始,你也将成为一脉之首,守正一脉的大师兄。 ”

庄师兄的话让我感到有些困惑。 我看到冯师兄也拖来一把椅子坐下,他看起来比我父亲还要年长些。 但坐下后,他却称呼庄师兄为“庄哥”。

我没有听错,也没有记错,他确实称呼的是“哥”,而不是“师兄”。 尽管庄师兄看上去大约只有二十岁左右。

冯师兄接着开玩笑:“庄哥,这几年你是怎么保养的啊?明明三十好几岁了,看上去却像个青少年。 ”

在那个时代,三十多岁的人和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在外貌和着装上通常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开来。

看来庄师兄和冯师兄关系很好,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一见面就无话不谈,聊得非常开心。

庄师兄说,他们屯蒙一脉的人比较爱护自己,所以看着都比较年轻。 相反,我们守正一脉和豫咸一脉的人常年晒在外头,所以容易显老。 但其实,外貌年龄大不大并不太重要。

我从庄师兄和冯师兄的聊天中才明白,守正一脉隶属于一个叫寄魂庄的地方…… 或者说是组织,不过似乎“门派”这个词也不太准确。 自从西汉时代建立以来,寄魂庄几乎没招过什么新人。 现在,整个寄魂庄聚在老家属院里,大概就三十多口人了。

我当时对历史一窍不通,不知道西汉是啥时候,但听冯师兄说,西汉时期早就远去了,寄魂庄能延续至今真的不容易。

在寄魂庄里,除了守正一脉,还有屯蒙和豫咸两脉。 庄师兄说,屯蒙一脉的人都跟筮卜算命有关,而冯师兄那边则懂点风水堪舆之类的。 至于我们守正一脉,如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脉,主要负责红尘证道。

红尘证道这个名词对我来说简直就跟天书一样,完全不懂。

但两位师兄都说守正一脉很重要,我竟然有点骄傲。

据说守正一脉最初建立时,根本没有传授什么道术。 它的前身是寄魂庄的门丁,就是负责保护寄魂庄不受外界影响的。 但老祖宗当时就给了守正一脉一个任务,在世间证明大道。

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搞不懂守正一脉的“大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冯师兄提到,守正一脉刚成立时在其他两脉中处于何种地位已无法考证,因为时间太久远了。 但在隋朝末年,寄魂庄发生了一件大事,自那时起,守正一脉不仅变得越来越重要,还逐渐涌现出许多道术。

实际上,所谓的道术并非完全源自寄魂庄自身,而是汲取了道家和武家的一些元素。 随着世代守正门人的研究,这些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术法体系。

至于隋朝末年寄魂庄发生的事情,以及道术如何传入守正一脉,两位师兄都无法说清楚。 我只听庄师兄提过,那时似乎来了一个十全道人,险些毁了寄魂庄千年的基业。

但关于十全道人的事情,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