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7章 卧薪尝胆(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卧薪尝胆(3)(2 / 2)

是晋国地界,楚军不敢擅闯,只得先守住要道——

将楚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部队驻扎在菟和山,右翼部队驻扎在仓野。与此同时,司马眅征召丰地、兵地、析地和狄戎的平民入伍当兵,逼近上洛(今陕西商县,本属周,此时属晋。)。

除此之外,楚军还派人向晋国驻守阴地的“命大夫”士蔑传话:“晋楚有盟,好恶同之。盟约不废,寡君所愿。若是晋国想撕毁盟约,我们准备打通少习山再来听取贵国的命令。”

首先说说晋国阴地。阴地所处,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卢氏县东北。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

对照地图,楚军驻扎的两地:菟和山(今陕西商县东一百一十里。)、仓野(今陕西商县东南一百四十里。)都位于阴地的南面。

阴地是晋国的南部要道,此地若失,晋都新绛(今山西侯马)将门户大开,危在朝夕。镇守阴地的大夫士蔑,当然不可能是当年被赵盾派去秦国迎接太子雍的那个士蔑,不过同名同姓罢了。

之所以称为“命大夫”,表明这名大夫与一般镇守县邑的大夫不同,他是由周王室或晋国国君亲自任命的大夫。有些类似后世所说的封疆大吏,所负责任非普通大夫可比拟。

无论阴地的地理位置,还是镇守大夫的任命,都能看出,此地对晋国非常之重要,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少习山,地处今陕西省商县东一百八十五里,山下即武关(战国时才改用此名)。据考证,武关旧有城垣,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尤以吊桥岭高峻陡峭。自春秋开始,均设防守,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地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鼎鼎大名的武关,战国时期与“函谷关”、“大散关”、“萧关”并称秦国“四塞”。

楚国和秦国之所以建交,乃是缘于共同的敌人——晋国。

当年,晋文公薨逝,秦穆公乘机攻打晋国的属国郑国。因行动暴露未遂,回师途中经过崤山,被晋军伏击,秦军全军覆没。

之后,秦穆公屡次东进想突破晋国的屏障,干涉中原事务,无奈晋国军事实力强大,秦国大都战场失利无功而返。后来,几经周折,机缘巧合,秦楚两国结盟。

结盟之后,两国偶尔会趁晋国忙于他事,打个小配合,占点小便宜。两国友谊绵长,近有“柏举之战”秦国对楚国伸出援手,足见郎仍有情妹也有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