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50章 尘埃落定(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尘埃落定(2)(2 / 2)

改动。晋文公回国执政后,先是将军制由两军变为三军,奠定晋国霸权的关键一战——“城濮之战”结束后,又增设三行:中行、左行、右行。

由于在“城濮之战”中表现英勇,晋国发动与狄国的战役时,晋文公命荀林父为中行将。从此,荀姓以职务为姓氏,中行氏由此得名。

荀林父的父亲荀逝敖是位平庸的人,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他的祖父荀息则是晋献公时期的重臣,是春秋时期有记载以来晋国的第一位相国。

荀息,本氏原氏,名黯,字息,称原氏黯。

“曲沃代翼”后,晋武公任命原氏黯为大夫。后来,晋武公灭荀国,以荀国旧地赏赐他。依照惯例,以邑为氏,原氏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

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相当有作为的国君。在位二十六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可见他一生战事倥偬,颇有建树。虽然晚年因宠妾子灭嫡子,去世后引发“骊姬之乱”,却不能抹杀他对晋国实力提升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代圣主的左臂右膀,荀息绝非浪得虚名。教科书上为人津津乐道、兵法上人人皆知的“假途灭虢”,就是荀息谋划的。

晋献公病重,荀息作为顾命大臣,受遗命辅佐太子。此时的太子是晋献公晚年的爱妾骊姬所生,骊姬把献公迷得七荤八素,母凭子贵,其子才能成为大位继承人。虽然名正言顺,许多大臣却不买账。

晋献公一闭眼,太子就被杀死。荀息又立同为献公爱妾的骊姬妹妹之子为太子,又被杀害。荀息深感有负先君所托,将两位夭折的太子埋葬后,从容赴死。

后世把荀息当作忠臣的典范,给予高度礼赞。晋文公归国掌权后,忠君爱国的后裔被列为上宾,于是,荀林父获得征召入仕。

第一代:荀林父(中行父)

身为家族长子嫡孙,被晋文公征为大夫。至晋景公时,升任中军将,成为中行氏第一位正卿。

其统率晋军与楚军在邲地相遇,双方交战,晋军失利。“邲之战”奠定了楚国“春秋霸主”的地位,也成为荀林父一生难以抹去的耻辱。

此后,他吸取教训,率师歼灭赤狄的潞氏,重新树立自己的威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