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乾坤已定> 第44章 圣人失意(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圣人失意(4)(2 / 2)

感触。这是孔子教导弟子认识一个人的方法——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再下定论。短短六个字,读懂则终生受益。

从古至今,有多少满嘴仁义道德的骗子骗取了无数善良无辜者的信任?今日的p2p,又有多少人被骗倾家荡产只得烧炭跳楼了结生命?这些杀人不用刀的骗子之所以能大行其是,背后一定有保护伞为其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他们的花言巧语之所以能让辛苦攒钱被骗得血本无归的人上当,难道这些人自己不要负一点责任?

但凡他们花点时间问清楚,这些p2p项目的内容是什么,为何会回报如此之高,他们就不敢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随随便便就能拥有年回报超过10的收益;

但凡他们肯认真了解一下行骗者的背景,观察他们拿到资金后具体投了什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是怎样的,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其中有猫腻;

但凡他们为了投资做过一些功课,了解到中国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领头羊的净利润率基本在8左右徘徊,他们就绝不可能相信——几个借了几套西装穿得人模狗样进摄影棚拍几张靓照伪装成成功人士的骗子,具备与上述企业匹敌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能力。

“日久见人心”同样适用于考察一家投资公司。

仅凭一个人衣着体面口若悬河就放心把全部身家交付给他,只能说明贪婪短视急功近利者不具备守护财富的能力。有什么资格责怪对方?毕竟人家又没拿刀架你脖子逼你掏钱。

除了投资,交友合作,婚姻相亲,被骗财骗色的大多是只听其言却不观其行,轻易把自己的财富幸福交给巧言令色之徒。

孔子的思想,在这个时代,依然有其养分,滋养你我。虽然他宣扬的治国纲要,已经跟现代社会背离。他所谓的德政仁治,是专制集权统治下的一种调和,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要回到根本不存在的三王盛世、天下大同。

今天的潮流,乃是以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为先导,权力分置为前提,用制度约束手握权柄者的兽性。有了这些,我们的文明进步才有可靠的基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