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1 章 王土(2 / 3)

是这世间最强的国的最有力的王。

琇莹轻笑,替他阿兄顺了一下乌黑的发丝,“秦军打到哪里,学宫的人便会去治理那里,兄长便会统治那里。”

他柔和又笃定,“天穹之下,皆为秦土。”

阿政笑意盈盈,若是他人,必是表面附和他一声,然后说一句自大狂妄,痴心妄想。

只有琇莹从不会质疑,他笃定他所行皆可,天地十方,他想要什么都可以。

他只会说阿兄又有了新的志向,我又有了新的方向,很好很好。

我们会一起去实现兄长的野望的,我跟你去。阿兄与我说这些,我很欢喜。

琇莹啊,你才是阿兄见过最可爱,最好看的幼子。

我一生本该亲缘淡薄,但是四海万里再找不到琇莹这般好的幼弟了。

得吾弟,幸甚至哉。

朱阳最近要带队去打马蹄铁,直接将自己少府的工作交给了琇莹。这倒是无所谓,本来这些事他就要做了。

结果由于最近要开战,琇莹又得帮着大司

农算粮,加上一群其他的杂事,忙得要命。

上次收的八成冬麦,被阿政划了六成给更远的地方做种,又加上邯郸那边也拿了半成,几乎所剩无已。地方粮库是救灾时用的,几乎不能动。

不过还好国库之中还有阿政主张留下的历年的存粮,和赵国的国库中琇莹屯的贵族存粮,琇莹划了六成新粮给秦朝两波大军,剩下的四成中的二成屯了太久的粮被他扣了下来,直接被送到军队工匠接管的酒精厂那边去了。

羊毛厂今年三千辆织机没停下,倒是又供了二十万衣,还有盈余五万件。

琇莹留了四万件衣,发给了学宫的孩子们和又离咸阳稍偏远地区的一些百姓。

今年阿政给了赵国刚分了新地的百姓降了下年的二成粮税,告示已经贴了出去。

由于上次抢了匈奴人的三千只羊,所以琇恵主张为原秦国的四百个村落,各送了一只年节吃的羊,他又分了一批羊给现在还在铺路和修渠的百姓。

阿政同意了,反正他们今年还会抢回来,不如分下去让秦人归属感更强一些。都给赵人降税了,不能厚此薄彼,而且秦人还是他的手心肉。

秦人今年也可以吃肉过个好年了,据说不少村民剃了毛的羊到手时,都哭得稀里哗啦,称赞王的恩赐。

这些都是后话,倒是学宫里的孩子们最近迎来期末纪,老师们已经忙得不能上课了,所以大家直接自习准备考试,等考完,就放假了,该去上战场的上战场,该回家的回家,大家都别耽误正事。

但目前为止学宫只有教数算的张良和荀子及医家和一些舍人可以监考,但学宫人太多了,又是几百个教室,他们完全分不开人。

荀先生以为教育是一切,他本身就对琇莹提前放假的安排不满,他认为孩子们向学,大人们克服一下,时间可以放长一点,等到年末再放,才是最好的安排。

现在孩子们考试连监考的人都凑不齐,这简直是对这些秦国未来的栋梁的不重视。

于是当天他就带着张良和无且去找琇莹,得知琇莹在王宫议事,又直接杀到了阿政跟前。

彼时阿政琇莹和李斯,尉缭以及一众秦臣他们已经议了三个时辰的事了,包括战事准备兵马,粮草,国家的边防,财务,国家教育,还有未来要投入在各个方面的基础建设。

他们的笔不停的动,各个地方都是沙沙声音。不少人手中拿着各方的郡守发来的奏书,向阿政通报着整体情况。

阿政点了头,表示郡守汇报的情况,他派的人已经了解到了。

今年秦国的朝会全部改制,王不听废话,所有人不用说一些引经据典的话,直接汇报工作现状或者是最近的想法必须都附上他们的实际实施计划。

王确定后,才会被列入国家项目,琇莹那边确实了支出后,这边阿政命令国库拨钱和人。若是你做官不行,每年的报表都做的一蹋糊涂,直接回家啃老去吧,阿政直接再次派有能力的人去接替你,甚至有时他也会自己接手。

当然目前秦没有这个问题,郡守们都有着十分的能力和忠心,只是不少郡守年事已高,现在都等着王给派副手过来,他们好放权。

反正现在秦国主打一个王权至高无上,加上王雷厉风行,导致目前在治理方面本就比六国高出一大截的秦更加有秩序了,上下管理更是十分严密。

王说了,必要实干,莫整虚的,你说废话,王不理你甚至送你回家。

因为打仗的事,阿政和琇莹他们最近一个月都窝在章台宫中,一天就睡四个小时,醒了洗把脸就接着调动物资,检查军备,又要计算从哪里调兵。

由于匈奴那边地形不熟,几位将军更是天天拿着琇莹听人描述后画的图,规划行军路线,生怕一个不慎,对不起跟他们走的士兵。

好不容易大家讨论好了,准备下月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