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17 章 217(4 / 5)

“是!这也是为何我敢下这个判断。”狄仁杰回答得很是果断,甚至愈发有了几分侃侃而谈的架势,“总章、显庆元年天灾中,河东的遭灾情况远不如关中。以太原为界,南部的汾河流域并未因旱灾断流,早年间修建的横城渠、甘泉渠也在起到灌溉效果,虽然收成不如往年,但太原府库内存粮并不比山阳仓少太多。”

“此外,若启用洛阳、淮安甚至是关中粮仓支援行军,需走渭河路线,水浅船小,运送经费反而很高,但若自太原运送军粮入大河,连续多段河道都为沙质河槽,运载稳定,除了石嘴山一带险滩颇多,需要效仿三门峡漕运走陆路之外,几乎都能缓速通行。这是另一个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这其中的一段往来航运,还是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就已有过通行的,承载过单次六十万石军粮的运输。

其他人或许会不记得这段历史沿革,狄仁杰乃是太原人士,又怎么会不记得这段因河曲戍防而出现的漕运。

现在需要做的,不过是将太原重新作为漕运中枢,将河东道与关内道的粮草经由黄河运往陇右罢了,也就是——

再往上多走出一段。

狄仁杰总结:“先入大河,后经湟水,再补上最后一段陆路运输,比起调度洛阳、淮安余粮,动摇中原应灾库存,应当更为合适得多。”

武媚娘问道:“打造木舫以便承载军粮的支出,你又是怎么考虑的?”

狄仁杰既已将目标放在了黄河中上游的航运之上,自然不会忘记考虑航船上的成本和建造计划。

他答道:“我的意思是,将其分作两批。不仅仅考虑将粮草送往西海,也趁机将河东存粮送往单于都护府,供给此地驻军,以防在调走高将军西征后,东/突厥有作乱心思。若要再进一步的话,不如令羁縻管辖的东/突厥部众,负责部分船只打造。”

单于都护府的驻军,原本大多是和辽东相似,采用自给自足的屯田供给军粮,但很显然,狄仁杰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中原灾情有变之际,辽东能出现大贺氏部落的反叛,谁知道东/突厥会不会从中效仿。

自太原增派兵马与粮草前往单于都护府,并用造船行当给当地的胡人找点事情做做,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叛乱发生的可能。

狄仁杰继续说道:“随后将余下的军粮继续往西运送,直到灵州、兰州等地。期间调度从关中外迁的百姓打造航船,效仿河北道新田,行以工代赈之道。”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倒是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的这番建议涉及的地方、人手,都已远远超过了他眼下所处职务该当掌控的范围。

然而还没等他后悔于这番稍有越界的谏言,就已见上首的天后越听越是满意,在他话音刚落的那一刻便已拍案赞道:“都说英雄所见略同,你与宗仁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了。”

狄仁杰朝着被天后称为“宗仁”的娄师德看去,就见对方朝着他颔首致意的表现里,显然是应和着天后的这句话。

天后的下一句话又已不给他一点准备地到了面前:“我有意让你二人一个前往单于都护府,一个前往太原,在四月之前将后继军粮送到西海。”

“届时,便是由凉国公与姜相负责府兵遴选调度,你二人负责粮食运送,各司其职,以保西路战线后备充裕。”

“至于职务的话……”她略一思索便给出了

一个相当果断的答案,“便先以朔方道水陆运使、河源道水陆运使为名,待与吐蕃交战完毕后再行论功吧,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这话一出,狄仁杰当即面色一震。

别看水陆运使这样的名号听起来好像只是个搞运输的,但这个位置往往是一州刺史或是都督府长史、府尹兼任的,基本不是单独委任。

而今日,这样一个因战时要务而设立的水陆运使,对于随后的升迁来说,必然是一个绝佳的跳板。

饶是他已猜到,这个专门被天后抛出来作为考验的问题,可能不会收到一个寻常的反馈,也没料到,这份委任会被这样快地敲定,也将他和娄师德直接送到这样一个要害的位置上。

娄师德和狄仁杰相继踏出匦使院外,这才愈发确定,他们方才所经历的一番天后亲试并非是他们的错觉,而是确然降临在他们面前的提拔。

这位天后……在启用人才上,当真有些不拘一格的风范啊。

想到这里,娄师德总算收回了神思,朝着狄仁杰道:“之后还需要怀英多加指点了,我早年间在扬州都督府任职,对于北地的情形知之甚少,恐怕免不了要多问你些问题了。”

狄仁杰笑道:“既是天后说你我不谋而合,想来也没那么难配合。只是这打造船只,调度人手与粮草上都颇为紧急,我看你我暂时没有多余耽搁的时间了,等到委任诏令下达,便即刻启程前往太原吧。”

“正该如此,”娄师德的脸上掠过了一缕向往之色,“我早年间还想过,若有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