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女生耽美>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 115 章 小谢拜师孟培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5 章 小谢拜师孟培德(1 / 4)

嘉源省是靠近南地的省城,繁华程度,只能比拟富贵府城。

占地面积适中,跟京城差不多。本地山多,物产丰饶。颇有些像巴蜀的地形,但还未修建水利工程,没有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各处防洪措施还在修修补补、得过且过的阶段。纯粹是靠老天爷吃饭。

老天爷心情好,会追着当地人“喂饭”。

老天爷心情差,让让当地人求路无门。

佑平末的几年间,各地天灾多,嘉源省却安稳度日。

当地百姓感念天恩,近几年愈发迷信祭拜水神。

谢星珩来的时候,就看见了嘉源省的特殊风情——街上道士、和尚多不胜数。

他起初还以为是道观跟寺庙的人出来团建,事关信仰,他又初来乍到,不好口出狂言,只是默默观察。

走路间,他听路边的人说话,看街上小摊、街边铺面的主要货品是以道士、和尚用品居多后,也有了基础了解——古代版cosplay。

百姓们为表虔诚,会在特定的日子里,穿上道服、僧衣,斋戒数日,在街上游行,跟“同伴”汇合,“道士”们去道观,“和尚”们去寺庙,然后祈福还愿。

谢星珩来得巧,赶上百姓们拜水神的好日子。

他在街边找了个茶摊歇脚,喝着涩口劣茶,吃米香浓郁的米饼,好奇望着街上的行人。

好些小孩子还会闹腾,也想参加。大人根本不带他们一起,怕小孩子口无遮拦,说错话,惹怒了水神。

谢星珩看他们是拜水神,就不由疑惑,水神也有派系吧?怎么两头都能拜?

赶上了日子,没人敢议论。

谢星珩带着满腹疑惑,找了间客栈歇脚,今天休整,泡澡过后补觉,天黑之前起来,趁着落日时分,气温凉爽时,出街问路。

他要去孟府拜访。

孟培德是大儒,在当地很有声望,一问便知。

谢星珩估摸着脚程,快步疾走,宵禁前跑了个来回。

次日清早,他收拾妥当,换上书生打扮,拎上几包薄礼,出门叫了架小轿,坐轿子去孟府。

路上摇摇晃晃的,谢星珩闭目养神,默背着孟培德给他的赠书里的批注们。

到了地方,他付过轿子钱,下来理理衣衫,就拿上林庚的介绍信,去敲门。

门房回应快,开一道门缝,拿了信件去通传。约莫一刻钟后,谢星珩被领进了孟府。

孟府很大,各处简朴文雅。

所用器物都很别致,谢星珩识货,知道它们本身的价值不会高,但能收罗来这么些“不值钱”的雅物,孟家人,或者说是孟培德的学生们,真是有心了。

给老师送礼物,尤其是给刚正不阿的老师送礼,需要加倍谨慎。没有合适的,宁愿不送。

谢星珩这次带来的几样薄礼,都是农作物加工品。

果干、果酱、蜂蜜、苦芽茶,这是津口县的特产。

丰州县的特产,他没拿。距离太远,路上捎带的几样,都在津口县送完了。

路上他写了一份“拜师贴”,以策问的格式来写。写他乡试之后,在家乡都做了什么。此去津口县,又能为津口县的百姓做什么。

津口县的事,他不贪功,以“合作”来写。

若江致微有志科举,或许也能来嘉源省碰碰运气。

他过堂屋没停留,被小厮领着去了书房。

孟培德的书房,放置了很多书架,不如图书馆规整,书架的格子都错落有致,看着高低有序,很有律感。

谢星珩来时,孟培德正拿着鸡毛掸子给书籍们除尘扫灰。

看见谢星珩时,他手指正好碰到《孟子》。

孟培德顿了顿,将书抽出来,带谢星珩到书桌边坐。

他把《孟子》递给谢星珩。

“我幼年启蒙时,因姓孟,对《孟子》一书,总有多的关注。后来研学多年,别的书看再多,还是《孟子》得我心。不同装帧版本的书籍,我收藏了很多。这是我送给你的第二本。”

谢星珩郑重收下。

孟子有名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孟培德开门见山的提出来,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

但谢星珩与他想法一样。

他把书本放好,也不客气,先把他的“拜师贴”递过去,等孟培德收下了,他才逐一取出他带来的几样礼品。

谢星珩捡取糕点,空出一个小碟子,给孟培德放了些各样果干。

“孟先生,这是果干,是在津口县,取用当季的水果,经过三蒸三晒完成的产品。制作果干的流程简单,费些人力和柴火,但水果的保质期能延长半个月以上,加以冰藏,可以保质一个月以上。而果干更利于运输,不怕颠簸。这个工序,能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