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女生耽美>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第 130 章 宋家分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0 章 宋家分家(1 / 2)

农庄的事,让江知与很警醒。

他在糖厂也做了一番巡视,糖厂暂未出问题。

糖厂有吴术吴先生“看家”,他在镖局很有威望。镖师跟镖师家属都要给他面子,再远一点的亲戚关系,不敢闹他面前来。

大表哥宋原也是有手腕的人,各处事务都井井有条,让它们在酝酿之前就熄灭。

江知与松口气的同时,也引以为戒,对人员之间的矛盾做了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

能劝和最好,若不能,则分开。看他们选择去分厂,还是离开糖厂。又或者是担任外派的职务。

都说和气生财,原来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安生日子过着,反而有了不满?

同时,他也跟贾叔深谈过。

糖厂跟逛小集、农庄不同,这是会全国开花的产业,需要的人手以千为数。

只要贾叔愿意培养人才,江知与能做主许诺,他们在上陵府的兄弟,都能过来谋个差事。

但来到了这里,就要守他的规矩。什么关系都不好使。

各项细节确认后,江知与也正式任命贾叔贾代全为丰州县的糖厂厂长,兼任人才培养的职务。

他是宋家的老人了,两头都有给他安家做准备。

前阵子江家人都不在丰州县,宋威已经给他买了一处宅院,一家子都住进去了。

江知与又问过田产,给他家添置了二十亩良田,配了一头牛。现在的人,没几个不喜欢良田的。

贾代全不想要,来丰州县一趟,还没开始干活,就又是宅子又是良田的。

他跟江知与说不通,又去找老东家宋威。

宋威让他收着。

“你一家人往后就在丰州县安家了。安家嘛,住的地方要有,田地也要有,我这外甥办事实在,你也别小气,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还怕挣不到二十亩良田的钱?”

贾代全心里不安。做他们这行的,从来不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宋威想了想,留他在家吃饭。

“我们家晚上要商量一件事,你在也好,帮着拿个主意。”

宋家晚上集体议事,讨论跟江家合作的事。

这件事准确来说,是跟江知与和徐诚合作。

宋原在糖厂兼任了几个月的厂长,对糖厂经营模式、订单量、出单量、净利润都有数。

以一个厂子来说,分红也就那么回事。他还看不上。

但糖厂的发展速度,他们都看在眼里。

是谈合作,江知与也拿出了诚意,把他们的规划地图给宋原看了。糖厂开到完全体,会有三十二个厂子。

厂区多了,又会低走。他们目的不是为了垄断,数量多了,糖就不稀罕,到时会把价钱打下来,让糖成为寻常百姓家能吃得起的东西。

宋家原是做盐的生意,这方面无缝替换。百姓才是大头,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看似亏本,实则薄利多销。两相转换,

哪头挣得多还不一定。

这个道理,也在江家的逛小集上有所体现。让利多,甚至打出了“白给”的口号,可逛小集亏本了吗?真亏本,哪能吃下那么多的铺面。

宋家没手艺,有钱能买个手艺。依着两家的关系,他们甚至能换个地方开榨油厂,同样能有自家的营生。

但生意做小了,各处成本刨除,加上打点的花销,总体还不如糖厂的分红。

跟糖厂合作,最直观的利益是上面有人罩着,他们一年到头各处打点的钱财,时日久了,能再省出一个宋家的家底来。

最直接的坏处,则是人心的稳定性。

因钱财翻脸的人,还少吗?

江家都有个前车之鉴在。

宋威能信得过江承海的人品,半辈子过来了,人品不好,他早把弟弟接回家了。

后辈里,说实在的,他也信得过谢星珩的人品。抄家的刀子架脖子上,还能大老远的跑回来跟钦差硬刚的人,又是有本事但愿意舍财为百姓做事的人,哪会是什么背信弃义的小人?

江知与就更不用说了,自家孩子,懂事,贴心,宁愿自个儿吃亏受委屈,也不会为难家里人。

关键是这个合作方里的“靠山”。

世上有几个商人,能跟权贵谈公平?

跟他们合作,就是当了牛做了马,最后还有成为肥羊的风险。

宋原倾向于合作。

“我们家没出读书人,又没上边关挣军功,翻身太难了。不是被这个人宰,就是被那个人宰。只是外人出尔反尔,大刀子砍、细刀子割,对我们来说都是平常。自己人亮刀子,就会痛一些。”

宋威老骂大儿子,但心里对他是满意的。哪个老子不喜欢出息儿子?

他听着这意思,是赌一把,便又问老二的意见。

老二宋野没长心眼子,问他意见,他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