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女生耽美>皇帝读心我吃瓜,每天乐得笑哈哈> 第211章 陛下怎么看得这么仔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陛下怎么看得这么仔细?(1 / 2)

叶幽兰亲自带着齐桓修和齐忆烟参观,给他们介绍女子书院目前的发展情况。

“识字班是最基础的班级,这里主要是教三百千,给大家做启蒙的。在启蒙课程讲完之后,便会有所分化。当然,有些女子以前是开过蒙的,那便不用在识字班读书,直接分流即可。”

叶幽兰带着齐桓修往院子里面走。女子书院设立的时候,尤长明为了弥补梅姨娘的过错,捐了二十万两银子。云仪惠妃的母族周家也捐了五十万两,把女子书院修建得比国子监还大,里面分设了许多学院。

“这边是绣工学院,专门教刺绣等手工艺的。这边是陶艺学院,还有绘画学院、裁剪学院、烹饪学院等,都是教一些手艺活儿的。”

“以往总有一些偏颇的认知,觉得学手艺就不用识字,其实是错的。真正的技艺不能只靠口口相授,因为每个人的领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不同。技艺的传承还是需要文化基础,所以无论学什么手艺,我都会让学生们先开蒙识字,打好基础。”

齐桓修深以为然,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这边还有医学院,是培养医女和药女的。”

叶幽兰谈及此事,嘴角不禁泛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自从陛下扶持辛太医出门行医,许多身患隐疾的女子纷纷踏出家门,寻求医治的希望。随着女患者的增多,对医女和药女的需求也日渐旺盛。若非九公主慧眼识珠,提议大力扶持女子医院,我们或许至今仍蒙在鼓里,不知世间竟有如此之多的女子,面对男大夫时,对自己的病情感到难以启齿,因此延误了病情,导致‘红颜薄命’。”

齐忆烟虽然没有学过医,但她在妙华镜里见过三千俗世的故事,知道女子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比男人更多病,而且病情还容易反复。

再加上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等社会条件的束缚,所以才有民间大夫流传着一句话,叫“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

叶幽兰带领齐桓修和齐忆烟往里面走:“辛太医每天辰时便来授课,温太医每隔三两日也会来授课,一直到午时。与学生们一同用午膳之后,再带一部分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去医馆见习。虽然短时期内想要培养出一个女医不太可能,但有几个领悟能力特别好的,已经可以看些个简单的小病了。现在每天跟着太医们实习,进步神速。”

齐桓修的眼神闪了闪,扬了扬眉毛,嘴上问着叶幽兰,眼神却转向齐忆烟:“温太医也来医学院这边授课?”

这老小子是认出自己的女儿了,还是想在女子书院里找个老伴儿啊?

齐忆烟看出齐桓修心里的八卦之火,她自己也有点好奇。不过这件事不用掐指算,叶幽兰已经给出答案。

“辛太医的医术高超,其中大部分医术是传家之宝,辛太医未经母亲的首肯,其医术不得外传。这一束缚使得辛太医在教授弟子时,总是难以毫无保留,教学体系因此显得略有残缺。

所以温太医才主动来帮忙,一同授课。两位太医的联手,使得医术的传授更为完整、深入。

而在温太医的带动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太医愿意在不当值的日子里走进医学院,把毕生医术传授于人。

方才提到的那些领悟力好的新人,便是跟着太医们在辛太医的医馆实习的。”

齐桓修扬了扬眉毛,他倒是不知道,他的太医院里竟然有这么多不求名利只求传承的好大夫。

“传朕旨意,凡在医学院授课的太医,每个月领双倍月俸,年终考核加分。”

这种事情,短期可以靠一腔热血,若要形成持续性,还是需要物质的激励。

齐桓修微微眯了眯眼,十天前,他已经下了调令,把蜀地总督辛华歆调回京城,任礼部右侍郎。

虽然都是二品,但礼部右侍郎可没有蜀地总督那么大的权利,照理说这是明升暗降,一般人不会情愿。

但辛华歆不同。

他费劲巴拉把辛炽霞送进京城,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自己能回京,跟他的同门师兄——御史中丞袁佑青朝夕相对。

如今齐桓修成全了他,辛华歆偷笑都来不及呢。

“朕已经下了调令,宏霞夫人不日即将进京,到时候她若是仍旧不肯让辛太医把医术外传,那也不勉强,朕会从太医院挑选合适的老师——比如温太医这般。”

【父皇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分明就是想看辛华歆和袁佑青的瓜,还有温太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认出女儿,却把吃瓜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不愧是我父皇!】

被女儿戳破心事,齐桓修半点都不觉得脸红,反而洋洋得意地点了点头。

没错,朕就是这么英(假)明(公)伟(济)岸(私)!

齐桓修带着九公主在女子书院转了一大圈,还坐下来听了半节课,把教书先生紧张得说话直咬舌头。

齐桓修鼓励地轻轻拍手称赞,还点头表示赞许,那女先生才深吸几口气,找回平日的从容自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