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丧尸(3 / 3)

拿别人当挡箭牌的,也有舍身救陌生人的,那个女夫子真是不错,勇敢又关心学生。

甚至比剧中的那些男夫子还靠谱一些。

想想后世那么发达,面对这样的灾难都如此难以应付,幸好都是杜撰的……

不过,这种戏剧方式真不错,演的像真的一样,看起来还挺上瘾呢。)

——————

唐,李世民皱眉,这个国-家怎么ba凌之风如此严峻,甚至连夫子的孩子都不能避免。

若学府出现这种事,真是极大的丑闻。

他从后世的剧情想到了自己的大唐。那些世家子弟,难道就能与寒门子弟好好相处了?

唐代的学校是有门槛的,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

观后世,好似不分贫富都一起读书,受同样的教育,这样固然公平,可该如何杜绝歧视呢……

他现在连世家都头疼,甚至觉得科举也不是那样“公平”。毕竟不糊名,给了达官贵人挺大的操作空间,况且,平民与贵族教育资源确实不一样。

提供的教育不一样,资源倾斜的贵族当然就更容易成才。

如果任由其发展,世家独大,对大唐很危险,人才也容易遗漏民间。

五姓七族在隋唐享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这几个家族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李世民只能温和地削弱世族的影响。

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重修《氏族志》和推进科举考试。

李世民从族谱入手,改变门第选官的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申国公高士廉等人负责编写,但受习惯影响,还是将当时官职只有六品的清河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可见当时人们对世家的态度。

李世民知道后,非常不满,下令重新编纂,不管是否是世族大家,只按现在的官职大小为依据。

除此之外,他还推进从隋朝就开始科举取士,但隋朝短暂,到唐初科举其实并不发达。

李世民将进士科与明经、明法诸科并列,设为常科,进士科的第一名成为状元也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当然李世民的这些决策只是起了一个导向作用,希望世家门阀向皇权低头,也给普通人一条出路,并没有能根本上打击山东门阀。

反观后世,都喊出“人、民、万、岁”这种话了,看起来是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这得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做到这一步啊。

看后世的这个韩-国,这场灾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ba凌,所以这个国家也意识到他们那里学府的欺-凌之风严重了。

不知后世的华夏是用什么办法杜绝这种现象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