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贾诩(2 / 3)

令“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所谓“祸机一发,流殃百世”,是长安之乱的兆乱之源与罪魁祸首。

而贾诩的“毒士”之称,也正是来源于此。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贾诩可能为李傕等人背了黑锅。

因为虽然回攻长安的计策是贾诩定的,但长安被攻破之后,烧杀抢掠之事,是李傕等人干的,贾诩并没有参与其中。

他在长安城破之后,对李傕等人的滥杀行为有过多次的制止和劝谏,对皇帝和百官们也颇多维护。

另外,贾诩还拒绝了李傕为其封侯拜相的酬答,他说:“我这不过是救命的计策罢了,哪里有什么功劳。”

事后,贾诩知道李傕等人必不能成事。待局面稍一安定,他便找借口辞官,飘然离去。

他的反攻长安之计,只是为了自保。

贾诩辞官后,听说自己的同乡段煨驻军华阴,便前去投奔他。段煨对贾诩心怀猜忌,表面上却作出对他很尊敬的样子。

贾诩看出段煨的想法后,便有了离开的想法。

恰好此时,张绣派人来结交贾诩,他便顺势离开段煨,前往张绣军中。

有人问:“段公待您很不错,为什么要离开他呢?”

贾诩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答道:“段煨这个人很多疑,虽然表面上待我很好,私下里却有猜忌我的想法,若待得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他害死。”

“离开他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段煨去除了心腹大患,又期望我为他结好张绣,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张绣那里没有出谋划策的人,见我去投奔,他一定会高兴,这样我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待遇都能得到保障,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贾诩所料,张绣对贾诩非常尊敬,将其奉若长辈。

而段煨也对贾诩的家人颇多照拂,没有加以伤害。

贾诩跟随张绣之后,劝说他与刘表联合,消除了张绣所部的后顾之忧。

曹操出兵击败张绣,却在撤退的时候被贾诩施出奇计,以败卒破其胜兵,狼狈而归。

待到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之时,张绣的势力愈发衰弱,已经无法独自支撑了。

袁绍派人来联络,想让张绣投靠自己。

张绣有些心动,可贾诩却痛骂来使,将其赶了出去。

张绣大惊,忙追问其用意。

贾诩淡然一笑,对其娓娓道来:“袁强曹弱,我们人又少,若现在去投袁绍,必定不会被其重视。

而曹操势力不及袁绍,见到我们去投奔,必然会十分高兴,也能够给我们优厚的待遇。”

张绣担心自己曾与曹操结仇,不能为其所容。

贾诩却让他不必担心。

“曹公有霸王之志,肯定会不计旧怨,以向天下证明其胸襟广阔,大公无私。”

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此时虽有疑虑,却还是按照他的劝告,投靠了曹操。

后来,曹操果然没有为难他们,反而优待有加。

曹操与袁绍对峙,军粮将尽,便召来贾诩询问其意见。

贾诩说:“明公您明察、武勇、用人、决断四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半年都没有取得进展,只不过是想求得万全,不想有一丁点失误罢了。若您下定决心,不再犹豫,就能够马上取得胜利。”

曹操听了贾诩的意见,便不顾一切地猛攻袁绍营寨,果然取得突破,袁军因此而大败。

建安十三年,曹操击败刘琮,收复了荆州。他挟大胜之威,想继续顺流而下,直取东吴。

贾诩得知他的意图之后,便前去劝阻道:“明公破袁氏,收汉南,威名远震,若能安抚百姓,使其安居乐业,则不用兴兵,江南自然就会宾服。”

曹操自恃兵强马壮,不听贾诩劝阻,结果在赤壁一败涂地。

想起过往种种,曹操也有些感慨。

他曾对贾诩说过“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说明他还是很认可贾诩的。

至于后世对他和贾诩的编排,他笑骂一声便罢了。他虽在政治上多疑,但其他方面倒是颇有胸襟的,后人调侃,他也没办法呀。

贾诩觉得自己有点冤枉,他虽然保命要紧,但每一位主公他也是尽心辅佐的,出谋划策十分尽心,人家不听他怎么能强求。

他的名声是谁传的,什么叫疯起来没下限,你别管计谋怎么样,你就说有用没用。

况且,他的计谋在乱世应该不算过分吧!

这个时候的谋士还是很注重名声的,后人这是败坏他的名声啊!

本来他到曹操麾下就想着尽量低调了,这一下天幕把所有目光吸引到他这里了,后人们,我谢谢你们的夸奖,但是大可不必……

还有什么把日-本岛弄沉,这可是一块大陆,哪怕知道是在开玩笑,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