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面见大佬(1 / 2)

坐上公司在京城办事处的车,直接前往大内。

审查完证件,杨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大佬的办公室。

看着杨乾一身休闲装,大佬眼神愣了一下,估计这是他会见的人里面,穿着最随意的人了。

随即便笑道:“早就听说杨总你了,只是事情繁忙抽不开空,不然非到你公司看看不可。”

杨乾和对方握手之后,也跟着说道:“我一定热烈欢迎,不过我那公司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杨乾的话再次让他感觉很意外,别人碰到这样的机会,恨不得说自己公司有多么厉害。

到杨乾这里,却很平淡。

其实杨乾的话也没错,公司总部就那么点人,最重要的智能核心又不能打开给人看,只能看看表面上的东西。

公司实验室遍布国内各大城市,总部研发中心还没有开工建设。

如果去看的话,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草台班子。

杨乾也不是很在意其政治意义,只要给公司安稳发展环境即可。

如果是小公司,杨乾还怕不三不四的人找麻烦,现在公司拥有员工五万人,人数还在增加。

五月份的营收也出来了,超过了5000亿元,预计年营收超过6万亿元。

不从员工数量比较,仅从营收规模比较,妥妥世界五百强。

等到税收优惠结束,纳税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烟草集团,成为第一纳税企业。

这就是杨乾现在的底气。

别人给的面子和底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只有自己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不败金身。

“跟你们年轻人聊天,果然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大佬听后哈哈笑着说道。

“我家就是农村,小门小户,没那么深厚的家学传承,还请大佬谅解!”杨乾也跟着笑道。

双方寒暄了一番后这才坐下。

大佬这才神情严肃道:“你们公司递交上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书,我仔细阅读了好几遍。

这次喊杨总过来,就是想要当面了解更清楚些。”

杨乾来的时候已经心里有底,于是笑道:“大佬尽管问!”

“外界只是觉得你们公司10万亿投资噱头的成分很大,我们却是知道你们有这个实力。

只是我想确定一下,你们的产业投资计划是否真的需要10万亿元?”

杨乾没想到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这个,不过转念一想又能理解。

有能力投资和敢投资是两回事,1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可不是开玩笑,一旦投资失败,损失已经不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份规划书中并没有写机器人项目,都是一些像智能眼镜、电池、传感器、仿生材料等等。

看上去和高科技沾边,但外界评估可能用不着投资这么大,所以被认为有水分也就不难理解了。

杨乾斟酌了一下,说道:“我们确实想5年内投资10万亿元,如果政府愿意积极配合的话,我们更愿意缩短到3年。

项目规划书上的投资项目,虽然看似已经有了不错的产业基础,实际上和我们的要求差距很远。

例如我们的电池项目,能量存储密度达到了现在电池储能的10倍以上,其他参数同样领先很多。

还有我们的智能眼镜,并不是市面上看到的那些不成熟的产品,不仅功能更强,而且实用性也更强。

我们是奔着产业化的目标而去的,让智能眼镜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

智能眼镜里面用到的算力芯片是光子芯片,是走出实验室的成熟产品。

后面还会依托光子芯片等技术,研发更先进的消费电子产品,仅仅这些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之所以投资如此之大,就是因为技术太过于先进,现在的工业配套难以满足要求。”

仔细听完杨乾的话,大佬这才明白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了。

虽然不是从冶炼和造螺丝钉开始,但也差不多。

几乎从无到有打造一套产业链,投资规模再大也是有可能的。

至于投资回报,如果这些产品真如眼前年轻人所说,不仅不用担心投资亏本,还会大赚特赚。

“你们真有这么强的技术储备?”大佬疑惑道。

估计这也是他最想问的问题。

人工智能到还说得过去,毕竟杨乾以前就是程序员,虽然感觉平平无奇,难保人家就憋着大招呢。

但这份产业规划书里面的东西,可谓是包罗万象,再天才的人也难以一人完成。

“我们公司非软件领域的科研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今年最少能提高到5万,未来很有可能超过10万。

我们公司的营收规模上个月超过了4000亿元,今年的营收预计会达到6万亿元的规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