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六章李靖、李绩进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李靖、李绩进京(2 / 5)

进京拜见新天子。

因为李世民不允许,就连登基大典,李世民也没让他们回来,只让派遣了使者前来,这对于贞观新朝,自然不算是一件健康的生态。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惴惴不安。

尤其是洛玄夜的情况摆在众人面前!

洛玄夜可是岭南道行军大总管,广州刺史,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这么远的距离,天子都要等他回去,其他人没有被叫,赤裸裸的说明在天子的心里不是自己人。

等到诸将都被加官进爵,就连姑苏郡王洛景成都被加了食邑,吴国夫人改封楚国夫人,至少说明天子对二人简在帝心。

那些就连登基都没资格回去的,前后都没有被天子注意到的人,地位到底如何,那便不必说了。

在这其中,实际上有两个人非常出乎群臣意料,那就是李靖和李绩。

这两个人都不是秦王府嫡系,但在大唐军方的地位却不低,尤其是李靖,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主导了大唐南方的统一战争,在现在的大唐军方中,不算李世民,地位能排在前三。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佬,根据玄武门后传出来的消息,天子甚至都没有给他写信拉拢!

李绩同样如此!

二人手握重兵,镇守在长安北方,但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拉拢。

这是一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信号,在那种关键的时刻,李靖和李绩手中的兵,二人对于李世民的支持,任谁来看都非常的重要,但李世民却没有拉拢。

这只有一种解释,天子认为这两个人不可信,所以才会故意忽略。

李世民即位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登基大典没有让二人前来,就连兵部述职都不让二人回来,只是下诏安抚,让他们防备突厥。

李世民的这种表现,直接将二人吓个半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得罪天子到了这种地步。

但实际上,李世民为何会如此呢?

他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说过,只在一次只有李世民、长孙皇后、洛玄夜、李秀宁的家宴上,提起李靖时,偶然说过一次。

“青阳你曾经说李靖可用不可亲,现在朕深以为然,你、敬德、叔宝、知节都是我的旧识,我以诚相待即可。

这李靖啊,要敲打敲打才好用,父皇说的对,对他使功不如使过,让他感激不如让他害怕,要让他知道,生死予夺,雷霆雨露,都在朕的一念之间。

造反他是不敢的,朕也不怕,把他晾在河东,让他心中畏惧,以后就会诚谨的做事了。”

李世民的成长太快了,他的帝王术讲究的就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自己人,他走堂皇大道,不搞那些小手段,面对难以收服的外人,他也懂得用萝卜加大棒,不求忠诚,只要能按照既定的计划走就行。

洛玄夜现在提出让李靖和李绩进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晾李靖的时间足够了,现在该是给李靖甜头的时候。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这一手很管用,李靖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谓激烈。

尤其是贞观元年后期,他越来越焦急,不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他人生中第一次后悔自己为什么不站队李世民。

终于,召各地总管和都督进京的诏书下来,李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结束了折磨。

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只要别在让他受现在的这种折磨就可以。

非李世民嫡系,又有资格出镇外地的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那一句开国元勋尽在秦王府,不是乱说的,这些出镇的不是宗王,就是李绩和李靖这种大唐开国最重要的功臣。

在进入长安后,李靖第一时间去拜访李孝恭,但是李孝恭却闭门谢客,只给他传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宗王不便见大将。”

只能说,真不愧是除了李世民外,李唐宗室中的第一功臣,现在也是亲王之下第一人,就这份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李靖和李孝恭共同主导了平定南方的战争,相处可谓愉快,但李孝恭本身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中立,导致进不了贞观朝的核心圈子。

作为尚书省的兵部尚书,天下的军事主管,他甚至不知道李世民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的事。

这让李孝恭很是胆寒,现在自然不愿意再和李靖有什么过深的牵扯。

和李靖的遭遇不同,李绩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和瓦岗寨当初的那些老友,搭上了关系,已经升任左青龙卫大将军的秦叔宝和左朱雀卫大将军的程知节,走到了武将的尽头,下一步就是以武将的身份拜相,要么就是再加大总管衔。

但现在除了周郡王一个左右麒麟卫大总管,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十二卫大总管,他们心知肚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是漫长的等待,最后来到长安的是,苏州刺史、楚国夫人洛玄镜,苏州都督、姑苏郡王洛景成,江南道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