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两百四十五章 新役法(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四十五章 新役法(1)(2 / 3)

府是熙宁变法以来的试验场,几乎所有新法令,都是首先在这里试点,然后推行全国的。

随着韩绛的话,整个役法检讨所的官员们,全体起身,恭身一拜:“我等愿从相公,上书两宫、天子…”

韩绛这大半年的行事风格,让他赢得了不少尊重。

尤其是在役法检讨所里,让他赢得了大量官员的钦佩。

毕竟,现在这年头,能有一个既不偏袒旧党,也不偏袒新党,愿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宰相。

实在是太难得了。

元丰之后,朝堂上党同伐异的风气,其实让很多人不爽。

毕竟,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日子人。

这些人,其实对新党、旧党没有态度。

他们只是上班打卡赚俸禄,养家糊口罢了。

结果却被人逼着问:你支持司马君实相公,还是支持王介甫相公?

这谁受得了?

更让他们难受的是——通常,只要选了边,就不许悔改。

谁要是支持了旧党,却在某些问题上赞同新党。

那就会被所有人一起嫌弃。

旧党大骂小人,新党在一边乐呵呵的落井下石。

同样,选了新党,再去赞同旧党的意见,则会被新党群起而攻之,旧党则在旁边幸灾乐祸:哼,狗咬狗!

像韩绛这种整天眯着眼睛笑呵呵,不在乎什么新党、旧党,只想着做事的宰相。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所以,在韩绛的这个役法检讨所内。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

于是,在韩绛的领导下,当天役法检讨所,忙碌到了半夜。

终于赶在了四更天前,将相关文字、条例,整理完毕。

韩绛随后就在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庚戌(十九日)正式上书赵煦及两宫,提出他的韩绛文彦博役法改革条例。

赵煦得到韩绛上书的表章的时候,他刚刚从经筵课下来,回到福宁殿。

看着冯景送来的表章赵煦没有直接看,而是问道:“太母和母后,可看过了?”

“回禀大家,此乃通见司刚刚誊录好的副本…”

“两宫慈圣,也应该才收到…”

赵煦点点头,道:“那便先去保慈宫,面见太母、母后…”

这些日子来,赵煦鲜少参与朝政,将自己的精力基本投入到了经筵、专一制造军器局上。

他有意识的收敛其自己的锋芒来。

但现在,这个事情他却是必须参与进来。

因为这影响的是整个天下,也影响他未来亲政后的天下格局!

不夸张的说,役法调整,但凡错了一条,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受影响!

赵煦到保慈宫的时候。

两宫正在商议着韩绛的上呈的新役法条例。

虽然其中很多条例,两宫都看过了,也听韩绛汇报过,甚至当时还赞同过。

但,当这些条例合在一起时。

两宫就都有些犹豫、迟疑了,因为涉及面太广了。

于是,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皇太后,都有了想要派人去请赵煦的想法——这大半年来,她们已经习惯了,赵煦在旁边给她们一些意见。

同时她们也渐渐懂了一些政治。

知道,这种事情其实最好还是让赵煦在旁边一起拿主意。

邓润甫、曾布都拿过古代的一些事情给她们见过其中的道理:天子虽然年幼,但却非比寻常,臣等惶恐,为天下社稷计,为祖孙(母子)之情计,乞陛下大事皆请天子参谋…此长治久安之策,天下稳固之法。

两宫不傻,当然明白邓润甫和曾布在说什么?

正要叫人去请,赵煦就已经到了保慈宫。

“太母、母后安好…”赵煦到了两宫前,问了安,坐到两宫中间。

向太后就拿着手中的上书,问道:“六哥可看了韩相公的役法条例?”

赵煦摇摇头:“儿刚刚下经筵,还未来得及细看…”

“那六哥且先仔细看看吧。”向太后道:“然后和母后还有太母讲讲六哥的看法!”

“好…”赵煦点头,便拿着誊录好的表章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赵煦的脸色就变得渐渐严肃起来。

等他看完,两宫就都热切的问道:“官家(六哥)有没有想法?”

赵煦将表章放下来,沉吟片刻,答道:“韩相公老成谋国,所议儿以为甚好…”

“不如就依相公之请,先在开封府实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太皇太后却有些犹豫道:“韩子华所请,好是好…就是他将五等户以下减免的役钱,大都摊给了女户、单户及僧道户…”

这正是韩绛役法中,很可能引发争议的地方之一。

韩绛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