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32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风帆战列舰下水(2 / 5)

倒不是蒸汽机船只技术有什么大的突破,而是今天将和造船厂的工匠以及水师将领一同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艘依照“胜利”号图纸建造的首批木质风帆战列舰即将下水。

稳定可靠的风帆战列舰,依旧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海上霸主,而蒸汽机船只还需要相当一段长时间的发展,而之所以这艘船下水的时间这么慢,除了本身船只吨位大结构复杂以外,技术方向跟中式船只有巨大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于如何应用这些违背传统习惯的技术,龙江造船厂的工匠们可是费了很多心思。

龙江造船厂位于京城的西南方,是秦淮河汇入长江的地方,而且由于莫愁湖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物资往来的原因,所以船只可谓是络绎不绝,而这些民间船只,大部分都挂有水运行会的旗帜,看起来颇为壮观。

不过,所有船只来到龙江造船厂周围,都会自觉地绕行,因为这里是军事禁区,外面是有水师的舰船巡逻把守的。

阳光洒在宽阔的龙江之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造船厂巨大的身影,而龙江造船厂这个大明的船舶制造主要基地,此刻正笼罩在一片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中。

造船厂内,工匠们穿梭在其他正在建造的风帆战列舰的巨大船体之间,他们手中的工具与船体零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不过工匠们的热情都很高,因为他们从来没建造过这种战舰,哪怕是宝船的体量也比这种战舰略逊一筹,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所以精神上都很亢奋。

所谓“万事开头难”,风帆战列舰的第一艘是最难建的,而把这条路趟出来有了经验以后,后面同级舰船的建造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下车后,朱雄英跟在朱标的身后,步入了这个庞大的造船基地,他的目光被远处那艘巍峨的木质风帆战列舰所吸引,只见巨大的船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仿佛是一头即将觉醒的海上巨兽,静静地卧在船坞中,等待着破浪前行的那一刻。

用朱雄英自己习惯的度量衡来目测,舰身长达六十余米,宽达十五米,这个尺寸在明初的造船技术中已算是巨无霸,三根桅杆高耸入云,尤其是那根高达六十二米的主桅,仿佛能捅破天穹一般。

几千吨的战舰,放在现代世界几万吨的航母面前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跟那些正常的蒙冲斗舰对比起来,那绝对是了不得庞然大物了,而且人类的身影站在它的前面,更是只能被巨大的阴影所笼罩,显得渺小无比。

朱雄英的目光继续在战舰上缓缓游走,他看到了那三层火炮甲板上黑洞洞的炮口,一共有上百门佛朗机炮,它们像是战舰的獠牙,彰显着这艘战舰的威武。

朱雄英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出来,在未来的海战中,这些火炮将会喷吐出致命的火焰,将敌舰送入海底,而这种全新的海战模式,对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折不扣的降维打击。

随着他们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匠和水师将领也聚集了过来,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这艘即将下水的风帆战列舰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刻将是历史性的,这艘海上巨兽,要正式下水了!

朱雄英站在岸边,心中充满了感叹。

曾几何时,这艘战列舰不过是他手上的图纸,而现在,却已经变成了现实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很难描述的。

而且,风帆战列舰的下水,意义绝不仅仅是这一艘船的下水,更是大明海上力量崛起的标志,从被动的“海禁”政策到主动下水远洋战舰,完全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此时,工匠们也都自觉地放下了手上的活计,聚集在船坞旁,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因为造船业的废弛,所以龙江造船厂的工匠几乎全都扑到了这个项目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参与,战舰的每一个细节打磨,从削木到装配火炮,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他们的汗水,而如今他们即将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浮现在水面上,这无疑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

以俞通源为首的水师将领们则站在高处,他们严肃地注视着即将下水的战舰,以巢湖水师起家的大明水师,这将近三十年来基本上就是个“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的过程,除了在南渡长江和鄱阳湖水战里有两场高光表现以外,剩下都是打酱油,你说没起到作用也不对,因为至少运兵运粮了,伐蜀的时候廖永忠率领的水师也跟明夏的水师碰了碰,但要有什么大作用,那挠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而如今风水轮流转,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大明的高层已经决定发展海上力量,用以征服日本,大明水师也终于咸鱼翻身,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些年建造技术相对成熟的宝船,一千五百料和两千料的,都下水了不少,成为远距离打击倭寇的主力,但像是风帆战列舰这种级别的舰船,还是头一次下水。

有了这种海上巨无霸,可以说,大明水师终于是有了远洋的绝对主力了,而三层火炮甲板的设计,也给海战带来了其他国家水师根本想象不到的新模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