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章 平阳堡(1 / 2)

“好了,本王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明早本王要去视察坞堡,你们提前准备一下。”

宁全挥挥手道。

“是,臣等告退。”

诸葛亮等人纷纷领命。

翌日。

天蒙蒙亮。

宁全带着项羽,张廷高,李靖等人出发前往东北方向的坞堡视察。

呼兰治下共有七座坞堡,其中东北方向有四座,主要是为防御匈奴提供预警。

西北方向的三座,主要是防御大食。

因为完全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全部视察完至少需要三天。

所有坞堡距离呼兰城都比较远,最近的一座也在五十里外,宁全抵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殿下,前面就是平阳堡了。”

张廷高指着远处一座不大的坞堡道。

坞堡又叫做坞壁,原本是地方豪强为抵御土匪、用于保护自身建设的小型城堡。

后来才用于军事上,但大多作为预警之用。

每座坞堡都设有烽火台,发现敌情便可以用烽火台传信,将敌情及时传递给边境驻军。

坞堡外形并无固定形制,大小和城墙高度、厚度也不尽相同。

通常也都不大,因为越大越容易遭到攻击。

为了长期固守,坞堡之内会有水井,会囤积粮草,军械,用以长期坚守和自卫。

当然,坞堡的防御能力无法和城池或者军事要塞相比,如果遇到大股武装围攻,根本守不住。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敌军不屑于进攻这些小坞堡,毕竟费时费力不说,更没有什么油水可言。

宁全抬头望去,只见坞堡中四四方方,竖着一座高高的烽火台,城墙上还插着大乾军旗。

虽然军旗都已经变了颜色,甚至还有些破损。

但看到军旗迎风飘扬,宁全内心有种莫名感动。

宁全对大乾没感情,但军旗意义不同,代表着汉人将士的荣光。

这时,平阳堡大门缓缓打开,有三个人从堡内走出来。

当中是一名老兵,身穿破烂铠甲,腰跨战刀,头发花白,背着弓箭。

另外两个是年轻人,身上没有铠甲,手里拿着长矛。

看到大队骑兵到来,三人神色略显紧张。

好在来的是大乾骑兵,并非匈奴,要不然他们根本不敢出来。

“老孙头,没看到是本县令来了,还这么谨慎。”

张廷高隔着老远喊道

“我当然看见县令大人,但他们是谁?”

老孙头远远大声喊道。

“闭嘴,九殿下也是你能大呼小叫的?”

“还不赶快见过九殿下!”

闻言,张廷高立刻呵斥道。

“什么,九皇子殿下!”

老孙头闻言顿时惊呆了,眼珠子瞪得滚圆,满脸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九殿下怎么可能到此处?

这时,宁全等人已经来到近前。

望着近在咫尺,身穿蟒袍的宁全。

再看看其身后一众精锐骑兵,老孙头不得不信了。

“北庭边军平阳堡长,孙忠,拜见九皇子殿下!"

老孙头连忙跪拜道。

身旁两名年轻人也赶紧跪下。

“呵呵,都起来吧。”

宁全笑道。

“谢,殿下。”

老孙头起身,但脸上的表情依旧激动不已。

“你叫孙忠?”

“他们叫什么?”

宁全笑着问道。

“回殿下,小的正是孙忠。”

“他们俩是我的儿子,一个叫孙勇,一个叫孙宝。"

孙忠连忙道。

“孙勇,孙宝?”

“好,很好,你们能跟随父亲镇守边关,很不错!”

“孙忠,除了你们父子三人,平阳堡可还有其他人?”

宁全赞许地点点头,又继续问道。

“禀殿下,平阳堡就只有小的一家人。”

“除了小的老伴,还有大儿媳和两个孙子,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孙忠答道。

“哦,明白了。”

“那你们平日靠什么为生?”

“本王听说,你们已有二十年没领到俸禄了。”

宁全继续问道。

“是的,殿下。”

“自从北庭边军撤走,我们这些老兵就再没领到俸禄。”

“这些年小的一家不过是靠着几亩薄田,再就是打猎,勉强维持生计。”

孙忠叹息道。

“嗯,如此也难为你们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