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大快人心(1 / 2)

翌日。

朝阳初升,霞光万丈。

京城百姓像往常一样开始新生活。

突然,前门大街传来震耳发聩的脚步声。

祖大弼率领两万虎贲军,沿着正门大街浩浩荡荡出城,长途跋涉赶赴河北拉练。

顷刻,热闹非凡的前门大街气氛肃然,街道行人纷纷避让,私下窃窃私语。

街上百姓疑惑时,贺人龙,朱大典率领两万武卫军,四卫军,气势汹汹穿过正门大街,浩浩荡荡奔赴山东拉练。

以前,京营兵勇吃空饷,盗军备,老弱病残居多。

京城何尝遇到这般装备精良,气势冲天的青壮。

数万青壮整齐列队,纵然清一色新军,纵然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但规模庞大的精壮披甲戴盔,手持兵戈出现,仍然给沿途百姓造成惊心动魄的视觉冲击。

近日,皇帝整顿京营,内外廷,朝廷气象生机勃勃。

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变化。

三支新军陆续出现在京郊,京郊乡绅,地主亦心生震撼。

与寻常百姓不同,地主乡绅在朝廷耳目众多。

早前北直隶好几名县令师爷下狱,京城传出消息说皇帝欲整顿北直隶。

最近皇帝巡查回京,新军奔赴出城,很容易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一时间,沿途有头有脸的官绅争相打探朝廷派军出京地目的。

各方观望中,北直隶官吏揣测朱由校深意时,锦衣卫出动上千好手,率先奔赴北直隶各县抓人。

无它。

通政司整理铜匦收集的百姓举报信。

东厂番子,锦衣卫依照信件私下顺藤摸瓜私下悄悄收集证据。

审计局,反贪局审核北直隶天启年间的赋税,成功找到北直隶官吏贪污的蛛丝马迹。

连同朱由校授意魏忠贤安排北直隶任职的阉党,悄悄撰写秘折检举上峰,下属。

朝廷没有对北直隶官吏举刀,然而,朱由校牢牢掌握北直隶各府官吏徇私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的证据。

北直隶犯法的官吏,士绅,商贾,早已沦为待宰羔羊。

这批官吏,既有知府,知州,通判,同知,也有知县,县令,县丞,县尉等。

官职不一,职权不一,涉案者多,证据确凿。

是故,北直隶涉事官吏尚未回神时,锦衣卫迅电流光般将其抓捕。

临近下午,锦衣卫已经押送北直隶部分州县官吏回京。

囚车鱼贯而入,招摇过市,丝毫不隐瞒行踪,沿途百姓瞧见囚车内的贪官污吏纷纷拍手称赞,叫好。

这群贪官污吏祸害百姓已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艰难求生,而有些官吏更枉为父母官,贪赃无法,中饱私囊,无视百姓死活。

吸髓啃骨贪官下狱,简直大快人心。

与百姓拍手称快不同,京城部分官吏瞧着囚车内的昔日同僚,吓的好似惊弓之鸟,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仿佛回到洪武时代。

以前,皇宫内的皇帝昏聩却仁慈,今皇帝精明更嗜杀,对贪官污吏,恶绅恶霸,不法商贾充满恶意。

两月前去菜市口观斩,行刑台血流成河的景象成为百官挥之不去的噩梦。

北直隶官吏被羁押回京,部分京官生怕彻查不幸牵扯到自己。

京官越担心,情况越糟糕。

后半日,锦衣卫羁押囚犯回京的车队络绎不绝,犯罪者越多,京官越安静。

一时间,京城诸多官吏私下互相拜访,争相打探出朱由校圣意。

然而,朱由校做事滴水不漏,百官除孙承宗,徐光启,李国普,崔呈秀等少数知情者,其他官吏均为捕风捉影。

越神秘,百官越惊慌。

朱由校得知京城部分官吏举动,轻轻一笑而归,好戏还在后头呢。

八省巡抚陆续出京赴任。

朱由校趁着空闲,接见从西北远赴京城的肃王,从江南远赴京城的陈子龙,宋应星。

肃王赴京,感恩戴德。

大明两百余年,肃藩禄米千石,始终位于宗藩末流。

孰料,皇帝破例提高肃藩禄米,恢复甘肃三卫,派将领协助他练兵。

亲眼目睹朝廷整顿秦藩,在宗藩胆战心惊时,朝廷非但没有处罚处于边塞他,还对他委以重任,着实让肃王热泪盈眶。

对于肃王,朱由校要求挺单纯,练兵,养马,稳住西北,借助陕西商帮力量,在西北开设互市,强化同西北部落贸易。

以贸易收入养兵,争取在西北练出支精兵。

目前,朝廷政治重心在吏治,经济重心在税改,在减轻百姓负担,军事重心在辽东,在西南。

他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收拾西北套寇,所以,肃王必须支棱起来,担负起朝廷在西北的代表。

何况朝廷缺军马,肃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