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8章 倒行逆施(1 / 2)

潞王。

空有贤明,而无斗志。

朱由校迅速将其排除在重用的藩王之外。

不过,眼下潞王识时务,率先表态迁回京城,他自然不会打对方的脸。

朱由校面含笑意说:“皇弟进京甚好,早听闻皇弟工书画、好古玩,在绘画、音律、书法方面造诣都不错。皇弟进京,或来内务府协助兄长,要么去礼部负责春闱。”

诸王发现皇帝对福王,潞王态度判若两人,纷纷后悔让潞王抢了先。

潞王本意求投桃报李,相信皇帝会善待他,却没想到皇帝对他这般客气。

他不清楚内务府做什么,却清楚春闱的重要性。让他二选一,绝对是善待他。

潞王神色恭敬说:“皇兄,德薄才浅,难以服众,臣弟请求参加春闱试试自己能力。”

朱由校相邀本身便有客气的成分,潞王谦虚推辞,他恰好顺水推舟说:“皇弟安心科考,若拔得头筹,皇兄重重有赏。”

潞王谢恩,退回座位,庆幸能从削藩,撤藩中抽身。

诸王观之,心思各异。

潞王放弃封地,断臂求生,自发迁回封地,皇帝善待之。

若他们...?

皇帝嗜杀归嗜杀,做事却君无戏言。

他们断臂求生,放弃封地,或许...

诸王权衡利弊时,朱由校掷地有声向诸王说:“撤藩,削藩,非朕故意针对诸位,实乃朝廷财政负担不起。

故而,两三年内朝廷必须彻底解决藩王事宜。

当然,朕亦清楚削藩,撤藩非三言两语能解决,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明朝有奉天靖难。

呵呵,朕不怕藩王造反,就怕藩王不造反,相较花费心思,权衡利弊削藩,撤藩,朕更喜欢一劳永逸。

目前,朕决定更改藩王制度,朝廷设八大亲王,这些亲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但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同时,不掌兵但参与朝政,俸禄优厚,岁俸银万两,禄米万石,比寻常亲王享受更多待遇和特权。

宗室普通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无事不得离开京城,更不能到地方任职,干预地方政务。

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减轻朝廷财政负担。

当然,八家世袭罔替的亲王,绝非平白无故赋予,必须是政务,军事上对朝廷有重大贡献。

目前,有两次机会,其一,春闱,春闱考试,凡未能出进士的宗藩,皆失去成为八大亲王的资格。其二,政绩,明年起,吏治依然是重点,诸藩需要轮番派遣考取进士的家族子弟做事,凡有重点贡献者,有机会成为八大亲王之一。

当然,秦周肃三藩不在此列,皆列为八大亲王之一,入朝参政议政。”

这半年,削藩,撤藩效果很明显,秦王,周王身居要职皆有表现不错,事实证明,部分藩王是有能力的。

所以,削藩撤藩之余,尽量培养宗室人才,譬如唐王孙朱聿键,鲁王之弟朱以海,楚王之子朱华壁。

诸王聆听朱由校言语,特别是听到希望藩王造反,一劳永逸解决,这是何等的自信和霸气。

联想到皇帝练新军,孙传庭在潼关,满桂在河南,祖大弼在江淮,边军更击溃蒙古察哈尔部。

藩王造反。

当真是自寻死路。

打不过,未有加入。

少顷,庆王率先表态,恭恭敬敬说:“陛下,罪臣愿放弃封地,举家久居京城。”

先保住当下的荣华富贵,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没法科举取士,或投身行伍建功,怕也保不住家族荣华富贵。

庆王表态,晋王,韩王,德王,鲁王,衡王陆续表态。

观之,朱由校非常满意。

既然诸王示弱,他自然不会咄咄逼人,出言说:“今内帑户部分割,皇宫设内务府,掌宫廷事务,总管大臣为从二品,下设七司三院,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鲁王朱以派担任内务府总管,负责皇室事物。”

内务府。

鲁王闻讯大喜。

从二品官职,管理七司三院,虽然是官吏皇宫,平常或许要和宦官打交道,但总兵待在鲁王府无所事事强。

何况,若表现出众,保不齐亦能参政议政。

鲁王谦逊的说:“陛下,臣能力有限,殿内诸王都能代替。”

朱由校摇摇头,斩钉截铁道:“此事非你莫属,除秦王,周王,诸王朕另有安排。当然,自封上缴封地,撤掉封国的藩王,朕自然善待之。

藩王之事尘埃落定,将给于诸藩三五十万两纹银的补偿,宗族子弟会安排的妥妥当当。”

鲁王恭敬领命,诸王亦松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