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玄幻魔法>外星文明之智能人的崛起> 第361章 偶遇修行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 偶遇修行人(2 / 3)

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历史渊源。原本在他心目中清晰明了的道教传承体系此刻突然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

但是当云霄子听到廖廖的这番言论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钦佩之情,他对廖寥的敬重瞬间飙升至顶点,仿佛将其视为神灵一般。他急切地追问道:“道友竟然对《老子》和《庄子》如此熟悉!敢问道友是否知晓《老子》的原文究竟为何?”

面对云霄子的问题,廖廖感到十分诧异。他瞪大了眼睛,疑惑地反问道:“难道你们这里的人都没有学习过《老子》吗?那么你们所遵循的道教修炼理论又是以何为根基呢?”他实在难以想象,一个自称道家弟子的人竟会对这部经典一无所知。说完便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云霄子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然后缓缓说道:“没错,正是这第一章。据我师父所言,当年天神降临世间,传授大道之时,仅讲述了这开篇一章,余下部分则被称为‘无字真经’。关于为何如此,连天神自己似乎都一知半解。至于其中缘由,我师父并未提及。”

廖廖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但他还是追问道:“那么这第一章所蕴含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呢?是否真如世人所理解那般——道可以言说,但并非寻常之道;名可以命名,但并非普通之名;虚无乃天地初始之源;实有乃万物衍生之本。因此,我们应当常常从‘无’中观察道的玄妙;又要从‘有’中领悟道的边际。‘无’和‘有’虽名称不同,实则同源同宗,皆可称之为玄妙无比。而这种玄妙无尽、幽深难测的境界,便是通向世间一切奥秘的大门。不知这样解读是否正确?”

云霄子闻言,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他频频点头,脸上满是钦佩之色,感慨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修行多年,涉猎群书无数,但像阁下这般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却是生平首闻。今日得闻高论,真乃三生有幸!阁下对《老子》第一章的阐释,犹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又似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凝视着对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在与智者对话一般。此时此刻,云霄子心中暗自庆幸能够结识这样一位博学多才之人,同时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向其请教道学精髓。

廖廖也觉得奇怪,这天机为何只传了《老子》的第一章,后面就不传了呢?于是廖廖又说道:“这《老子》又名《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云霄子立刻震惊的看着廖廖,连忙问道:“这么说道友知道这《老子》的所有章节了?”

廖廖点点头说道:“知道啊?这不是每一个修道之人都应该知道的吗?”心中却还嘀咕着:“这《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地球上的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在学习啊!”

还没等廖廖在想下去,云霄子立刻上前一把抓住廖廖的手腕,说道:“道友可否随我回北星观中面见师父呢?”

按常理而言,云霄子绝对没有可能抓住廖廖的手,要知道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修为可是有着天壤之别啊!然而,廖廖这次亲自来到这里难道不就是想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这些情报来制定出合适的变革方案吗?所以廖廖也就不再推辞,答应云霄子一同前往面见他的师父明阳天师。

凤岐山,山势险峻,云雾缭绕。山巅之上,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道观——北星观。这座道观看上去历史悠久,传说中蕴含着无尽的灵力和智慧。它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是天地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道观内建筑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彰显出古朴典雅之美。庭院中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幽香,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云霄子带着廖廖来到北星观中正殿,招呼廖廖落座稍事休息,自己则返转后殿,找师父明阳天师禀告去了。

廖廖在来此地之前,心中早已有了定论。他深知此处对道家文化颇为推崇,但缺乏系统完整的道家思想传承;同时又以所谓的天神传道教义作为主流思潮。面对这样的现状,廖廖心想:“既然如此,那我何不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干脆把真正的道家思想传授给他们呢?”想到这一点后,廖廖不禁感到兴奋和期待起来。毕竟对于一个热爱道家学说并渴望传播其智慧的人来说,能够有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道家理念无疑是一件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