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派遣使团!(1 / 2)

金陵城的各项有益民生的工事都在如火如荼开展。

城内几乎没有闲人,每个人都有了盼头,一扫前朝统治的苦难,皆在艰苦奋斗。

城内百姓几乎少有怨言,即便有,也是嫌弃工作时长不够久。

毕竟,多做一个时辰便多算一个时辰的工钱。

这可不是严苛的徭役强制要求的,而是实打实能拿到钱的好事。

民众们的劳动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古时平民也没钱去青楼吟诗作乐,又每日忧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辛苦,而在江策的治理下,这等困难也几乎被解决了,百姓们便能腾出手脚,高高兴兴地做额外的事情。

如有些家境贫寒的金陵本地人,在朝廷的支持下,主动搬到郊外,开垦荒土,种植作物。

也有不少商贾,选择将金陵本地的货物运往路途遥远的城池销售。

而就在金陵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各国使者才草率准备派遣使团去金陵观礼。

宋国燕国等小国的使团,磨磨蹭蹭地不愿出发。

“陛下,咱们离大乾还有个几千里,去观个礼就回来,途中耗费资源可不少哩。”

“而且一个小国建什么破大殿,有什么好看的。”

这些被皇帝派遣的使者们不满道。

现在过去,到了金陵都要过年了,他们可不想在异乡过新年。

人不生地不熟的,还要被大明的官员监视着,一点儿也不自在。

“朕派使者去又不是为了大明,而是唐国也派了使团前去,朕只是为了讨好唐帝罢了。”

宋国皇帝神色不屑道。

他根本没将大明放在心中,要不是见自己的靠山也派了使团,他都懒得组建使团前去金陵。

这舟车劳顿的一趟下来,本就资源匮乏的小国家,少不了大出血。

不仅宋国如此,燕国、赵国也皆是如此,他们都是依附大唐的小国,皆是为了向大唐表忠心示好才会派遣使团。

不然,他们才不想搭理江策。

与此同时,唐国也在组建使团。

长安城内,唐镇天特意为此事上了个晚朝。

朝堂上都是一脸疲惫的官员,他们前一秒还在处理着各种政务,后一秒就被抓来上朝了。

不少人连晚饭都没吃,忍着饥饿上朝。

“此次前往大明金陵城观礼之事,可有自荐者?”

唐镇天肚腩突出,原本为他特制宽厚的龙袍,穿在他身上都显得有些修身。

随着唐镇天目光逼视全场,被他眼神扫过的官员,一个个皆低下头去,不敢与其对视。

远去金陵,足有小一千里之远,一来一回的劳累,他们这副老身子骨哪里遭得住。

而且大明和大唐已打过仗,明面上根本不对付,自己作为大唐的代表进了金陵,肯定会受到大明皇帝的百般刁难。

去了便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万事都被牵制,还不如老实在长安城里待着。

“这一趟美差没人要去?”

“莫非要朕点名不成?”

唐镇天微怒道,冷冷地甩了甩衣袖。

年关将至,最是政务繁忙时,去一趟大明金陵观礼,不仅俸禄加倍,还不用处理朝堂政事,何乐不为?

不过,百官们心里门清得很,都知道皇上派出使团,实则是要敲打江策,而非观礼这么简单。

大家心里清楚,跑去别人的地盘还要大明皇帝低头,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而且大明皇帝可是敢对大唐铁骑下手的狠人,自己一句话说错了,说不定就惹来杀身之祸,到时候都没命回长安了。

试问把脑袋挂腰上的“美差”,谁敢去?

“既然都不愿意去,唐立,你亲自举贤,此为圣旨,朕要看谁敢不从!”

唐镇天动了真火,冷峻的脸上看不出丝毫,但唐立从唐镇天微微颤抖的眉根便知晓,皇上真是怒了。

“皇上,此去路途遥远,官员们不想去也是情有可原。”

“臣建议,既然只是观礼,大可派遣一些无足轻重的官员前去即可。”

“一来,也表明了皇上您的胸怀广阔,二来也表明了咱们大唐并不把大明当为对手,派个五品地方官意思意思便可。”

唐立劝说时,不忘为殿下百官解围道。

唐镇天冷哼一声,颇为不屑,

“派个小官能看出个什么?”

“朕要使团将此次出发大明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最好能够摸清江策的底细。”

“看看他大明军何德何能将我十万铁骑全歼的。”

唐立驻足良久,思虑再三后,主动自荐,

“皇上,那就让老臣领一支使团前去观礼。”

“我为大唐宰相,即便江策想要对我搞些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