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游戏竞技>姐夫是皇帝,嚣张亿点怎么了?> 第12章 这是什么神仙策论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这是什么神仙策论啊?(1 / 2)

张鹤龄与那些勋贵外戚有什么不同呢?

充其量就是长得壮实,有点小聪明罢了。

自己还真是昏了头,听了他那些大逆不道的话,竟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试想一下,连策论都要让别人代笔,能有多少真本事。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失去了兴趣。

又随意翻了几本策论,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空话虚话,他不禁摇摇头,或许是这些勋贵没有真才实学,又或许,这些勋贵也不敢妄议朝政。

“陛下,您一直批阅奏章,又审查这些策论,大概要乏了,用不用歇息?”

萧敬身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自身是有能力的,在他看来,这些勋贵的文章味同嚼蜡,看这些文章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与其把精力耗费在这上面,倒不如睡觉。

弘治皇帝也有些乏了,挥挥手,让宦官们把策论都收起来。

可他刚站起身,心中一叹,说道:“罢了,朕一向以太祖太宗皇帝做榜样,遥想太祖当年,每天可批阅四百份奏章,朕远不及也!”

“这些勋贵敷衍朕,可朕却不能敷衍他们!要不然,谁还能用心办事呢?朕要认真批阅,让他们看到朕治国的决心,如此,等下一年策论时,必然会有出彩者。”

弘治皇帝打起精神,命太监取来茶水,认认真真的坐在案桌前,一丝不苟的批阅起策论。

甭管写的好不好,弘治皇帝都会亲自写上评语。

萧敬一愣,自觉地退到门口处,满是感慨的看着弘治皇帝,这位年轻的皇帝,身上没有任何傲气,能做到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大明真有福了啊。

批阅策论是很困难的事情,弘治皇帝要根据此人的性格,还有奏章的好坏,写几句勉励的话。

就这样,一直批阅了两个时辰,外面的天已经黑了。

“陛下,该用膳了。”萧敬小声提醒。

“嗯,等朕批完这一本。”

弘治皇帝回了一句,然后拿过一本策论,翻开之后,一股无名之火直冲天灵盖,这策论写的也太潦草了,涂涂画画,这是把策论当成草稿了吗?

是谁这么敷衍朕?

难道把朕当成泥塑的皇帝吗?

可目光一掠的功夫,猛地,几句话突然映入了眼帘。

这些词,弘治皇帝从未见过,他莫名来了兴趣,从开头慢慢看了起来。

目前大明共有户籍人口九百万户五千万人,其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呈现出北弱南强、西弱东强的态势……

这策论与他人的不同,是列数字,举实例,明明白白的告诉弘治皇帝,大明目前的现状是怎么样的,老百姓对国家是什么态度。

弘治皇帝眼睛微微眯着,这布满血丝的眼眸扫视策论,看到这策论中,有许多新颖的词汇。

如今,大明建国百年,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地方官员怠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许多政令无法施行下去。

面对这种情况,策论给出办法—考成法。

发展到如今,大明宗室子弟十几万,赡养这些人是很大的支出,要将这些人迁徙到各地,参与到大明治理中。

还有,江浙一带隐匿户籍,瞒报田产的情况极为严重,要重新丈量田亩,推行新政策,重新让大明国库充实起来。

这篇策论,就明明白白的告诉弘治皇帝,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大明的百姓是怎么想的,官员又是怎么想的,身为皇帝,要如何管理他们。

之前这么多策论,都在阐述如何仁德行善、如何努力工作,却没有一个切中要害。

可这个策论……最后的一条鞭法,简直是太绝的,就像是一下点醒了弘治皇帝,他猛然站起身,不顾形象的仰天大笑:“哈哈,真是厉害啊!”

“陛下,怎么了?”

“哈哈,无事,无事!”弘治皇帝心中无比畅快,就这样的一篇策论,可以说为大明提供了战略方针,就像是三国时期的隆中对,把每一步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弘治皇帝兴冲冲的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名字……王浩。

是他?

弘治皇帝记性很好,这家伙前几日不是见过吗?

胖乎乎的,看起来挺笨的,以他的才能,真的能写出这种有内涵的策论吗?

一瞬间,弘治皇帝就想到了张鹤龄身上。

这个家伙,写个策论还神神秘秘的,难道在他眼中,会因为他写了策论,而责罚他吗?

真是太小看朕的肚量了。

不过,弘治皇帝心里清楚,这份奏章要是真扔到朝堂,威力不亚于地龙翻身,所有大臣的矛头,瞬间会指向张鹤龄……

不对,应该指向王浩。

弘治皇帝爱不释手的看了几遍,不露声色道:“斟茶,朕要继续看下去。”

萧敬早就等着了,一听呼喊,连忙为弘治皇帝倒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