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摊子开张(1 / 2)

最出彩的还是油炸豆腐干,青如熬的梅子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她把青梅洗净,在锅里放盐煮开,把梅子煮软后捞出来去核,再重新把梅子加水加糖小火熬着,直到锅里的水和果肉慢慢融合在一起,变得粘稠挂勺就可以出锅了。

用棉布裹上小竹棍做的简易刷子,给刚炸好的豆腐干抹上薄薄一层,再撒上用盐和花椒粉,小茴香等做的混合调料,真正做到了外酥里嫩,酸甜鲜香。

小四喜说,他决定最爱的还是改成炸豆腐干好了。

拿出去售卖的暂时就定为这三样,原本还要做的炸豆皮,由于卖豆腐的李家供应不出来那么多,计划暂且搁置。

但段青如又给他们定下了做腐竹的新任务,那个成本更低,一锅豆浆能挑出无数张,属于绝对不能放弃的好项目。

吃罢晚饭,四口人挑灯夜战,把段老汉磨好的竹签子拿出来挨个给丸子串串儿,这些食材都需要先在家里炸过一遍定。

一来方便串串儿,二来能防止第二天食物腐败,等到出摊时重新复炸一遍,口感更佳。

豆腐渣丸子一串四个卖三文,萝卜丸子同样一串四个,因为没有鱼肉就卖两文,豆腐干两块一串售价一文,每样各准备了五十串。

段青如是这样计算的:“油用三天就是极限了,倒这小半桶大概需要一百文,一天的成本就按三十五文计算,鱼肉成本二十文,干豆腐二十文,豆腐渣二文,煤炭和盐糖面粉调料这些不太好统计,但加在一起的支出不会高于一百文。

我打听过了,像咱们这种摆摊做小生意的,官府并不征税。这些东西如果全卖光了,能得钱三百文,也就是每天大概能有二百文的毛利润。”

说完了就咂咂嘴,不满道:“五天才能赚上一两银子,这好像有点慢啊,还不如我哥那个生意赚的多。”

王芳一个毛栗子弹过去,“你这是还没学走就想跑了,你爷爷他们一年到头也赚不出二两银子,你还看不上了。”

她转头又看段青柏,“你也别太乐观,这小车虽然方便,但不是人人都需要的,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卖,还得慢慢来。”

段丰平也跟着附和:“你娘说的对,有道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好了好了,”段青柏抱头,“这也不是我说的,怎么又都冲我来了。我是打算先走预定销售的路线,给了定金再做车。能做多少做多少,不行就回来跟你们一起接着卖炸串儿。”

见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夫妻俩也不再多说,干完活就各自休息,等待明日摊子开张。

第二天清晨,四人早早奔赴镇上。

段青如说要做好有人外卖打包的准备,让段丰平先推车往前走,另外三人到小河边采些荷叶带上,然后再去追车。

因着近日来的连续降雨,河水的水位已经很高了,荷花长得很茂密,采荷叶也不费力气。新鲜的荷叶微微卷着,还带着小滴的露水,微风一吹,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段青如看着有趣,就用手拨弄,感叹道:“其实在这也挺好的,空气也好,食物也安全,美得多天然啊,一点人工痕迹都没有。”

王芳也十分喜欢这种景色,只可惜没有手机,不能把这么好的景色拍下来发朋友圈。刚想跟着附和两句,又听她闺女说道:“等过些日子荷花谢了,还能让爹和哥哥们下河给我挖藕做藕粉吃。”

段青柏冷笑一声,彻底打破他妹妹的美梦:“快摘吧,小心白日做梦太多,一会儿掉河里。”

来到镇上,早市也才刚刚开始没多久,小贩很多。他们找了个卖青菜的摊子边停了车,把炉子搬下来点上火,放食材的笸箩一一摆上,段丰平用两根竹竿撑起布招子,炸串儿摊总算正式开始营业。

等锅里的油一烧热,芝麻油特有的香味就四散飘去,段青如想起小时候她跟着妈妈去菜市,还有农村来的小皮卡停在路边,卖自家磨的香油,那味道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得见。

眼下香油冒着滚滚的热气,还没放串串进去炸,摊子前就有人探头探脑的问,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炸串串,有豆腐鱼肉丸子,萝卜丝丸子,还有酸甜炸豆腐干,您来几串尝尝?”王芳带好了手套围裙开始热情的介绍,“都不贵,带鱼肉的三文,萝卜的两文,炸豆干一文。”

来人挠挠头,指着炸豆干递过一文钱说:“就先给我来一串这个。”

“好嘞!”王芳也没听他的,一样抓起一串就都下了锅,炸好后只拿出一串给段青如抹好调料后递到男子手中。

果然,那人刚咬了一口,就让把另两种也拿给他,站在小摊子前大嚼起来。

来往的路人本就对这个撑着黄色布招牌的小车好奇,还没见过有人摆地摊还挂招牌的。再闻那香味也十分诱人,既然已经有人买了,就围过去问那人味道,那人也不吭声,却边吃边吧唧嘴。

段青如本来也没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