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柒夏锦年>历史军事>三国:超级马屁系统> 第二百零九章 指责的局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九章 指责的局面(1 / 2)

军基会会长一大早就来到了“英烈陵”,向属下的另一名掾吏问道。

“英烈陵”这个名字,是一向耿直的方飞提出的,同样由擅长书法的蔡文姬写了大大的牌匾,挂在庄严肃穆的陵园大门上。

众所周知,方飞治下的新建机构、设施,凡需要题名、题词的地方,基本都是由蔡文姬负责。

这并不是说堂堂大汉,就再没有其他擅长书法的人才了。

而是自家人用起来顺手,还不需要润笔费,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金钱。

至于方飞有没有什么“流量”、“千古之后被考据”之类的私心,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而在“英烈陵”巍峨的大门两侧石柱上,还镌刻着一副对联,也是由蔡文姬手书:

“华夏腾龙,九州图强存浩气;昆池翥风,国泰民安慰忠魂。”

如今的“英烈陵”,已经安息了近千名在历次战争、战役中牺牲的将士,规模也变得大了起来。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长眠,但基于现实,方飞还是大手一挥,又给“英烈陵”划了一千多亩地。

当然,能入葬此处的,大多是苑门屯军及之后牺牲的义勇军官兵。

方飞不鼓励厚葬,再说军中将士大多也没什么钱,想厚葬也厚不起来。

因此这里的墓葬,并没有什么随葬品。

但是牺牲官兵的陵墓本身,却并不简陋,一反方飞甘居土屋数年的随意习性。

包括之前葬入陵园的那些先行者,也都用整齐的石块垒砌了规格统一的坟墓,树立了大方整洁的石刻墓碑,上面写明了每一个牺牲将士的姓名和生平,以及他们曾经立下的战功。

“会长,方飞将军来了……”

“准备迎接方飞将军。”

从长安到昆明池,自古就是有路的。

上林苑从秦代就有了,西汉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昆明池则是在汉武帝时期,对原本的“灵沼”进行疏浚挖掘而成。

只不过两汉交际时的战争,毁掉了上林苑大多数宫苑建筑,其中的道路、园林也开始荒废。

东汉定都渤海,对于整个长安和上林苑,虽然也进行了少量的修整和维护,但并没有投入多少人力和资源,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任其保持荒废状态。

方飞的苑门屯军时期、以及周仓屯驻的时期,由于有运输军粮、补给的需求,对于道路也进行过修葺平整,只是方飞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水泥官道”的系统建设中。

这种有人维护的土路,马车是可以通行的。

因为除了方飞新建的两条官道、部分城镇中及附近繁华区域的石板路,其他全国各地的绝大多数道路,都是这样的泥土,也没说就不能通过车辆了。

其中甚至还有“秦直道”这样高规格、精心打造的土路(有部分填充了混合材料),如果有人一直维护的话,其宽度、整体规划等,甚至比方飞粗陋的官道更强了许多。

当然,在泥土道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肯定比不上光滑坚固的水泥路;对于车辆的损耗,也是比较大的。

方飞的时间紧张,所以没有参观陵园,也没有进自己的中堂“故居”,只带着幕僚和众臣祭拜了军祠。

“父亲,这里是你的父亲妈妈吗?”等祭拜结束,众人重新上路赶往石炭坝时,方浩在马车上有些好奇地问道。

她年纪虽小,但也在董白的带领下,参加过家中的燃香祭祖之类活动,能懂得这种行为是为了缅怀、祭拜自己的长辈。

“不是。他们都是大汉的英雄……”说到这里,方飞略为停顿了一下。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为了方飞自己的理想牺牲的。

那么能不能说他们是为了大汉呢?

如果没有方飞,可能现在整个长安、三辅,起码超过六成的人都会死去。

虽然这不能为方飞引起的战争开脱,但方飞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多人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为此而带来的个人牺牲,是无法回避,也根本回避不了的事。

如果方飞是道德高洁的圣人,肯定会避免自己陷入这种会被某些人指责的局面。

我只管洁身自好,哪怕全国人都死了大半,只要没有人是因我而死,我就是完美的。

可惜方飞只是一个俗人,也幸好这样,他才能才不在意名声、评价,不在意那些争议。

“……他们都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人。”方飞向女儿简单地解释道。

从昆明池到石炭坝,这一带虽然也算不上完全的平原,有一些丘陵和高地,但总体上地势还是平坦的。

所以这里的道路,也和长安到昆明池类似,不算太好,但一直有人使用,也有人整理,所以车马也是可以通行的。

今天的石炭坝格外热闹。

整个南苑示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